前言
在歐洲大陸的中心,有這樣一個國家,宛如中國失散已久的“親兄弟”,甚至被稱為歐洲的“東方古國”!
遇到國際問題的時候,他經常站在中方左右,甚至默默地為中國“擋刀”。
國與國之間,利益優先,這個國家為什么不計代價幫助中國?它究竟是誰?
外交并肩,患難與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遍了世界,歐洲各國對咱們并不看好,因為我們要面臨著美國的壓力。
然而,遠在歐洲的匈牙利,卻在短短四天后,就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它也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這個速度之快,讓當時還在觀望的許多西方國家都感到驚訝。
隨后,雙方正式建交,開啟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友誼。
朝鮮戰爭爆發后,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無視中國警告、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時,匈牙利卻堅定地站在了中國一邊。
這種支持可不是簡單的口頭表態,而是實實在在的聲援,要知道,當時敢于對抗西方陣營的國家寥寥無幾,匈牙利的立場給了中國莫大的支持,面對匈牙利的友好,中方自然友好待之。
1956年,匈牙利爆發了“十月事件”,蘇聯的干涉內政讓匈牙利陷入了流血沖突,咱們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周恩來總理冒著危險親赴布達佩斯,給了匈牙利人民極大的精神鼓舞。
周總理不僅帶去了問候,也給匈牙利提供了寶貴建議,這份患難與共的情誼,讓兩國的關系更加牢固,基于中國的無私幫助,匈牙利不顧美西方的反對,在多次投票中力挺中國,是咱們在歐洲的堅實盟友。
信息源:歐盟最近有點懵,反華聲明又被一票否決了 澎湃新聞 2021-06-07
進入新世紀后,中匈的關系依然很好,2021年,在歐盟的外長會議上,其他26個成員國一致決定“制裁中國”,向中國施壓,干涉中國內政。
但匈牙利卻獨自投下了否決票,匈牙利代表在會議上據理力爭,為中國發聲,堅決反對這種無端的制裁行為,不僅打破了美西方集體制裁中國的陰謀,也彰顯了中匈之間深厚的友誼。
除此之外,匈牙利還是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它的總統歐爾班還親自出席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種“敢為人先”的勇氣,是中匈友好的見證。
經貿合作,互利共贏
中匈的經濟合作,也非常亮眼,合作項目一個接一個,兩國的經濟風生水起,光是2024年,中國企業在匈牙利的投資就超過了52億歐元,占了匈牙利吸引外資的一半還多。
如今,扎根匈牙利的中資企業快600家了,而且大多數都是最近十來年才過去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要說最亮眼的合作領域,新能源絕對排第一,匈牙利成了中國新能源企業進軍歐洲的“橋頭堡”,尤其是電動車和電池這塊兒,2016年,比亞迪在匈牙利建了電動大巴廠。
它生產的大巴充電兩小時能跑400公里,不僅在當地賣得好,還出口到荷蘭、英國這些發達國家,去年,比亞迪又放大招,要在匈牙利投資50億歐元建新能源車工廠,可以創造幾千個工作崗位。
寧德時代更狠,直接砸了73億歐元在匈牙利建電池廠,這可是匈牙利“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單筆投資”,這個廠建成后產能能達到100吉瓦時,在歐洲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信息源:剛剛!“寧王”豪擲逾500億元匈牙利建廠! 證券日報 2022-08-13
寧德時代這一來不要緊,把整個產業鏈都帶活了,上下游配套企業跟著就過來了,現在匈牙利的動力電池產量已經沖到全球第四,眼看著就要當老二了,僅次于中國。
除了這些行業大佬,像億緯鋰能、欣旺達這些二線電池廠,也都跑去匈牙利建廠,去年,咱們投給匈牙利資了52.8億歐元,連續兩年成為匈牙利的最大外資來源國,手筆實在太大。
對匈牙利來說,這么大規模的投資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像寧德時代的工廠,可以直接創造幾千個崗位,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更是不計其數。
這還推動了匈牙利的產業升級,讓它從一個傳統工業國,搖身一變成了新能源領域的佼佼者,現在說起動力電池,匈牙利在全球都是排得上號的。
對中國企業來說,匈牙利也是個理想的落腳點,它正好在歐洲中心,交通運輸非常方便,作為歐盟成員國,在匈牙利生產的產品可以暢通無阻地賣到其他歐洲國家,省去了不少關稅麻煩。
而且,匈牙利的人工成本比西歐低,政府還給了外資企業各種優惠政策,這筆生意,對雙方來說都是互利共贏的。
除了新能源,中、匈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比如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這些新興產業,雙方都在找合作機會,匈牙利人辦事效率高,政策又穩定,對中國企業特別友好,這樣的合作伙伴非常不錯。
說到底,中匈經貿合作就是一場雙贏的買賣,這種你情我愿、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看著兩國生意越做越大,合作領域越來越廣,不得不感嘆:這生意,做得值!
中歐“親兄弟”
雖然中匈一個在亞洲、一個在歐洲,從文化上看,雙方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從外貌上看,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人都是金發碧眼,但匈牙利卻是歐洲唯一一個黑發比例高于金發的國家,走在匈牙利的街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有著黑頭發的人。
而且他們的相貌和咱們很神似,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跟古代匈奴西遷有關系。
匈牙利人名字的叫法也跟咱們一樣,歐美國家一般都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但匈牙利卻是反著的,比如他們總統叫歐爾班·維克多,“歐爾班”是姓,“維克多”才是名。
當我們與匈牙利人交流,稱呼他們的姓氏時,會有一種奇妙的熟悉感,仿佛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回到了熟悉的東方文化語境。
匈牙利語中也有許多“古突厥族”的詞匯,與咱們新疆的維吾爾語特別像,比如“女兒”他們說“kiz”,維吾爾語是“qiz”,“貓”他們說“macska”,聽著跟“喵喵”叫似的。
匈牙利人還特別愛吃辣,他們的辣椒粉在歐洲是出了名的,這點跟四川人、湖南人有得一拼,而且跟咱們一樣,吃飯講究個熱鬧,喜歡一家人圍坐一桌,邊吃邊聊,不像有些西方國家各吃各的。
這些相似之處,就像看不見的紐帶,把兩個相隔萬里的國家連在了一起,現在中匈關系這么好,除了政治經濟上的互利共贏,這些文化上的親近感也功不可沒。
畢竟,看到跟自己這么像的朋友,誰不想多親近親近呢?
結語
前兩日,中方還與匈牙利舉辦了一場“貿易投資對接會”,咱們的商務部副部長表示:近年來,中匈的經貿關系越來越穩定,合作有前景,匈牙利的官員也表示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兩國應排除外部干擾,發展好雙邊經貿關系。
希望在未來,中、匈雙方可以互利共贏,美美與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