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于 2022 年 12 月 8 日率先施行《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存證暫行辦法》,為數據產品確權、交易和保護提供了政策依據,推動數據經濟邁向新階段。
數據產品價值實現依賴流通,而流通的前提是清晰確權。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為數據產品頒發 “身份證”,明確產權歸屬,消除交易雙方顧慮,建立信任基礎。上海的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實踐成果顯著,截至 2023 年 3 月底,已頒發 273 件登記證書,吸引 16 個省市的數據產品申請登記。這些數據產品在上海數交所掛牌后,交易額突破 1.4 億元,登記確權對數據流通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數據交易面臨質量與侵權兩大風險,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能有效化解這些風險。登記過程中的嚴格審查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降低質量風險,避免因數據問題導致交易失敗。同時,登記明確數據權利邊界,結合日益完善的數據保護法規,約束侵權行為,為數據交易提供法律保障。某公司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后,將數據庫產品掛牌交易,業務規模提升約 30%,還獲得質押融資放款 140 余萬元,充分彰顯了登記增強市場信任、促進交易的積極作用。
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為數據資產化鋪就橋梁,使其從 “沉睡資產” 變為 “流動資本”。登記后的數據產品可進行質押融資,實現金融價值。上海 10 余家企業通過數據產品質押融資獲得超 2 億元貸款,為數據驅動的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金融機構也借此拓展業務領域,落實國家戰略,實現風險控制。隨著相關制度和技術不斷完善,數據資產質押融資等創新模式將為數據交易市場注入更多活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
上海在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領域先行先試,開創了 “實質性審查” 機制,不設存證、公證等前置環節,減少時間和經濟成本,吸引更多外地企業前來申請。上海制定的詳細審查指南和嚴格審查流程,確保了登記數據產品的高質量和高可信度,提升了市場主體對登記質量和效力的信賴度,為全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引領數據交易市場規范化發展。
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是數據經濟發展基石,對推動數據價值釋放至關重要。未來,上海將持續推動登記后數據產品流通交易,探索更多創新模式。隨著更多地區加入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行列,數據確權、交易和保護規則將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將更高效,為數據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