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這俄烏戰爭打了三年多了,從當初的準歐盟國家,到現在這番破敗景象,烏克蘭已經徹底失去未來了。
想當初,蘇聯解體,烏克蘭繼承了蘇聯將近20%的核武器,烏克蘭也因此成了在世界上繼美國和蘇聯之后的第三大核大國。
然而,蘇聯解體后僅十年,烏克蘭就把這些核彈銷毀殆盡,從外人看來簡直就是自廢武功,愚蠢至極,但烏克蘭這么干真的只是因為蠢嗎?
俄羅斯和美國在“引誘”烏克蘭銷毀核武器時許諾了哪些好處?
冷戰時期,白熱化的軍備競賽讓美蘇雙方的核武器數量均超過3萬枚。蘇聯解體后,其龐大的核武庫中的80%被俄羅斯繼承,而剩余的20%由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繼承。
1991年宣布獨立的烏克蘭,繼承了176枚SS-24型洲際導彈和SS-N-19型反艦導彈、2500枚戰術核武器、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以及170個核彈發射井和44架具備核武器投放能力的戰略轟炸機。
擁有如此龐大的核武庫,對于一個獨立的國家來說,看起來是個好事兒,畢竟有了核武器,腰桿就能硬起來了。但是,對于俄羅斯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解體后,烏克蘭與俄羅斯在獨聯體的發展方向、克里米亞的歸屬、黑海艦隊的劃分以及經濟問題等多個方面一直存在糾紛。
好在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境內的核武器密碼都在俄羅斯手里,但是解開這些密碼并非難事,有俄羅斯核專家估計,烏克蘭在一兩年內就可以把這些核武器的技術和密碼破解完,屆時,一旦烏克蘭重新設計了發射裝置和程序,再將導彈對準俄羅斯,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而對于大洋另外一頭的美國來說,蘇聯的核武器必須由一個統一的權威實體來控制,絕不能分散到多個小國手中,一旦讓恐怖分子或者敵對國家買去,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美蘇就烏克蘭去核武化的訴求方面達成了一致,兩國打算合力讓烏克蘭的核武器在20世紀末之前全部銷毀,那么具體要怎么辦呢?
俄羅斯和美國選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或者說是蘿卜加大棒。
烏克蘭是個號稱“面包籃子”農業大國,擁有廣袤而富饒的黑土地,然而它卻十分缺少能源,要想保證正常的工業運轉和交通,以及居民的基本取暖,只能依靠俄羅斯提供的石油和天然氣。
于是,俄羅斯就不斷施壓烏克蘭,要求他們要把國內全部核武器送到俄羅斯進行銷毀,否則就斷供石油和天然氣。
當時,烏克蘭本來就還沒從蘇聯解體的陣痛中緩過來,經濟急劇下滑,失業率飆升至 40%,外資大量撤離,財政赤字持續攀升,物價漲幅超 50%。這么被卡一下脖子,就是雪上加霜了。
美國這邊也沒閑著,1991年12月,美國國務卿貝克訪問烏克蘭,表示蘇聯解體后只能由俄羅斯一國繼承其核遺產。
那會兒烏克蘭不是缺錢嘛,1992年5月,烏克蘭總統卡拉夫丘克帶領大批代表,從基輔飛往華盛頓向美國進行大規模國事訪問,希望能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
然而,老布什根本就不鳥他,連面都不給見,可烏克蘭手中的這些核彈,可都是瞄準美國的,烏克蘭真要跟東歐那些小國那樣崩潰了,萬一這些核武器到了反美勢力手里,什么后果就不好說了。
于是,美國就用經濟援助作為誘餌,宣稱在烏克蘭保證成為無核國家的諾言兌現以前,美國跟烏克蘭在其他領域的關系是無法建立的。
克林頓上臺后延續了老布什的政策,他宣稱,在烏克蘭批準核協議之前,絕不愿意會見克拉夫丘克總統,至于經濟援助就更不用談了。
烏克蘭剛獨立的時候,為了獲取國際社會的認可,總是宣稱要成為無核且中立的國家,然而真要落實起來的時候,哪有那么簡單。
在國內,議會及軍方的部分人士認為,烏克蘭境內的核武器應當歸烏克蘭所有,是賣還是換別的商品,應該由烏克蘭自己決定,憑什么隨便交給別的國家銷毀?
后來烏克蘭國內有人提出折中主張,銷毀戰術核武器,留下戰略核武器。
作為緩兵之計,1992 年7月,烏克蘭表明會將境內數百枚戰術核武器送到俄羅斯予以銷毀,戰略核武器則要等到1994 年再送到俄羅斯銷毀。實際上,烏克蘭一共只有176枚戰術核彈,戰略核武器則有上千枚。
而且烏克蘭這時也隱約感覺美國厚此薄彼,明明都是核大國,美國給俄羅斯的援助就要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就想“倚核”自重,要挾美國多給援助。
1993年,烏克蘭最高拉達中,主張保留核武器的議員數量持續增加,曾有 162 名議員聯名向總統及議長呈書,指出烏克蘭應當擁有核武器,克拉夫丘克也宣稱,“我們不愿以放棄核武器來贏得掌聲,然后被人忘掉。”
烏克蘭在無核化路上的猶豫不前,直接把俄羅斯給整不會了,俄烏關系在1993年變得極度緊繃,美國這邊一看光有大棒也不行,還是得喂胡蘿卜。
于是,克林頓差遣特使斯特羅布·塔爾博特于1993年5月中旬突然訪問基輔,表示美國將與烏克蘭“建立伙伴關系”,對烏克蘭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援助,還會強力調停俄烏領土爭端。
為了讓烏克蘭吃下定心丸,后來美國國防部長阿斯平又造訪烏克蘭,聲稱美國將幫助烏克蘭解除鄰國俄羅斯的后顧之憂,并繼續給烏克蘭畫餅,只要銷毀核武器,美國給烏克蘭的補償將遠超原先許諾的1.75億美元。
而對于烏克蘭來說,絕大多數國家求之不得的核武器,其實是甜蜜的負擔。這176 枚戰術核彈、1500 枚核彈頭以及 42 架戰略轟炸機的養護、維修費用,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
而且烏克蘭不像聯合國五常一樣具備完整的核工業鏈條,其并不具備獨立的擁核能力,這就跟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造不出航母的道理一樣,俄羅斯不提供核武器零件,烏克蘭就無法保證核武器的戰備水平。
要是想獲得獨立擁核能力,那就至少需要投入數百億美元來構建完備的科研生產體系,這對于當時的烏克蘭來說,絕對是不可能的,別說造核武器,連拆解核武器的水平都沒有,只能送到俄羅斯去拆。
因此,克拉夫丘克曾坦言:“我們雖擁有核武器,然而卻缺失控制、測試以及再生產的體系,如此便如同手握手榴彈的猴子。”而且任何核武器都是有“使用期限”的,如果缺乏維護體系,等過期后就會變得十分危險。
最終,在俄羅斯和美國“蘿卜加大棒”的誘惑下,烏克蘭到底沒把持住,1994年1月,烏克蘭與美國、俄羅斯簽署了《關于銷毀烏克蘭境內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協議》。
根據協議,美國為烏克蘭提供 1.75 億美元的拆除核武器專項補償款,并額外向烏克蘭提供1.5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1994年12月5日,克林頓、梅杰、葉利欽以及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俄羅斯、美國、烏克蘭三國總統簽署條約后握手
備忘錄主要內容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將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并舍棄核武器,移交給俄羅斯,而美、英、俄三國則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這只是一個備忘錄,英、美、俄等國議會都沒批準,不具有實質上的法律效力,只不過給烏克蘭些心理安慰罷了。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的原文大致是:
1、尊重簽署國的邊界和獨立以及主權。
2、不對簽署國使用武力或威脅領土完整,除非自衛或符合聯合國憲章。
3、英美俄三國不得采取經濟脅迫烏克蘭服從他國。
4、如果烏克蘭成為“可能被核武器攻擊與侵略行為的受害者、或受到他國侵略的對象”,聯合國安理會應采取行動并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5、英美俄三國承諾不對身為《核不擴散條約》國的烏克蘭使用核武器。
6、如果出現對這些承諾的質疑情況,英美俄和烏克蘭將進行協商。
烏克蘭銷毀核武器的工作很快展開了,到1996年5月31日,最后一批“SS-24”洲際彈道導彈從烏克蘭運走。2001年10月30 日,烏克蘭搗毀了五一城附近的最后一口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至此,烏克蘭徹底成為無核之國。
▲美國監督員站在被拆毀的圖-160前方微笑合影
然而,美國人并不滿足,他們又讓烏克蘭銷毀戰略轟炸機,這里面可是有圖—160、圖-95啊,2001年2月2日,烏克蘭的最后一架圖 160 轟炸機被拆解。
次年,在美國人的監督下,烏克蘭最后一架戰略轟炸機-圖 95被銷毀,同年被銷毀的還有31 架圖-22 轟炸機以及 225 枚巡航導彈。
▲被斬首的圖-22轟炸機
自此,烏克蘭所有的核武器和核打擊載具全部銷毀,徹底淪為了一個“零核武”國家。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在簽署《核不擴散條約》進行“無核化后”,烏克蘭獲得一定經濟援助,而且免去了維護核武的巨大開銷,國內經濟逐漸從崩潰邊緣恢復,政局也趨于穩定,短期收益是不錯的。
從長遠角度看,沒了核武器,烏克蘭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明顯大幅下降,在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時也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2014年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半島,還是2022年的俄烏戰爭,顯然俄羅斯對烏克蘭沒有絲毫忌憚。
事實證明,《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就是英美俄聯手給烏克蘭編造的謊言,俄羅斯并沒有遵守約定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美國英國也沒有保護烏克蘭的領土安全。
▲俄烏沖突后,有人舉著照片:不要忘記《布達佩斯安全保障》,美國,你要信守承諾!
如果烏克蘭當初未放棄核武器呢?這顯然不可能,烏克蘭只是蘇聯時期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的最大生產基地,但烏克蘭說白了相當于生產車間和倉庫保管員,手里拿的是沒有槍栓的老槍。
▲美國國防部代表團站在被拆毀的烏克蘭導彈發射井殘骸前微笑合影,而站在中間已經被解散的第43火箭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米赫圖克卻笑不出來
站在烏克蘭的角度來看,反正也沒技術和錢往核武器上投,那么與其留著這些燙手的山芋,還不如把它們拿去換點錢花花,其實也不算丟人,根本談不上自廢武功了,咱不能拿中國的核武經驗往烏克蘭身上套。
核武器這種大殺器,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