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貨輪,烏云
對相關企業和商家來講,反正現在已經到了最糟糕的時候,那么不確定性中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撰文丨閆曼
4月2日,也就是被特朗普稱為“解放日”的這一天,關稅的靴子終于落了地。
特朗普宣布向幾乎所有輸美商品都征收10%關稅,同時他還宣布了對不同國家的額外對等關稅,幾個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總關稅頓時水漲船高:對日本的總關稅將達到24%,對歐盟的總關稅將達到20%。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已對中國加征20%關稅,現在再加征34%,這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升至54%。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各國反應并不一致:加拿大、日本等還在謹慎觀望;歐盟表示雖然更傾向于通過談判解決分歧,但是也做好了反制的準備;而中國幾乎是立馬出臺了對等的反制措施,宣布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征34%的額外關稅。
不管特朗普關稅有沒有將世界推向全面貿易戰,都已經率先將美國自己的股市推進了深淵,在連續兩個交易日的暴跌之后,標普500指數市值已經蒸發了近5.4萬億美元。
資本市場的波動對華爾街的大鱷們來說或許只是數字的變化而已,但是新一輪關稅沖擊之下,對企業和商家們卻是切膚之痛,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社交媒體上,都能看到外貿行業的從業者們在哀嚎,直呼天塌了。
01
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這并不是國際供應鏈第一次遭受關稅“暴擊”,在政策變化的夾縫中尋找生存空間,外貿人早就習慣了。
不同的行業、不同類目的產品,受關稅的影響有所不同,自然應對政策就會不一樣。
就拿供應鏈相對比較簡單的紡織業來講。從出口結構來看,雖然最近幾年數據有所下降,但是中國紡織類產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始終都是美國,這就導致以衣服、鞋帽和箱包等為主的紡織品一再成為特朗普關稅的主要目標。
對紡織業來講,在之前的應對經驗里面,比較直接的對策就是將某些符合條件的紡織品包裝成其他品類商品出口。出口商品的類目劃分本來就非常復雜,這里面有一定的轉圜空間。
而更加靠譜和長遠的對策就是轉移供應鏈。在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線,一邊化解關稅影響,一邊可以利用東南亞地區國家的貿易協定進入其他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紡織業、電子產業等供應鏈現如今都開始嘗試這條路。
在傳統外貿企業之外,依托美國的“小包免稅”政策成長起來的跨境電商們那就更加靈活了。前幾年關稅雖然情況不穩定,小包免稅政策卻一直都有,小包免稅的額度是800美元,幾個跨境電商平臺的商品單價本來就比較低,通過走郵政小包的途徑可以省下一大筆稅。更何況還可以轉口到越南或者墨西哥避風頭,更有實力一點的商家已經開始建海外倉了。
總而言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生存空間在縮小,但并沒有消失。
02
但是,這次顯然跟以前不一樣,特朗普的新一輪對等關稅,其稅率之高,覆蓋范圍之廣,遠超市場預期。之前那些承接國內供應鏈轉移的地區,比如越南、柬埔寨等的關稅高達46%和49%。
一夜之間,跨境生意人轉口到柬埔寨和墨西哥的老辦法行不通了;之前將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和墨西哥的企業也尷尬了;遠在美國的采購商們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更麻煩的是,在宣布“對等關稅”的同時特朗普還簽了一個行政令,宣布從5月2日起終止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輸美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小包直郵的商業模式也岌岌可危。
關稅的增加推高了商品的成本,這些增加的成本,國內的外貿商是不可能自己完全消化,就這樣壓低自己的利潤空間,只能轉移到美國的采購商和消費者頭上。但是商品價格升上去,訂單量肯定就會降下來。
雖然外貿行業這幾年已經在努力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開始拓展歐洲等其他市場,但就現階段而言,美國市場的體量依然不是其他地區可以比的,最起碼跨境生意人的大部分訂單依然來自美國。關稅一加,最痛苦的還是中美兩國的這些加工廠、供應商和采購商們。
03
大家常說,對市場而言,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是致命的。
但是對相關企業和商家來講,反正現在已經到了最糟糕的時候,那么不確定性中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首先特朗普這一輪對等關稅的荒謬之處顯而易見。按照特朗普公布的稅率,就算是在雙邊貿易中,對美貿易是逆差,以及跟美國貿易基本保持平衡的國家也要承擔10%的關稅,這簡直聞所未聞;靠近南極洲的兩個無人小島都上了關稅名單,更是匪夷所思。
這樣簡單粗暴又混亂的關稅政策,已經在美國商界政界掀起軒然大波,商界巨頭們自然是要爭相游說,共和黨內部不滿的聲音也在增多,這其中或許有調整的可能;而且,特朗普這次將新關稅的“調門”拔得這么高,不排除有故意先將關稅拔高,“吊高了賣”,然后逼著各國慢慢來談價的可能。比如上周末就傳出消息稱,美國正在跟越南就降關稅的問題進行談判。
更何況,就算特朗普想加稅,有時候能不能執行下去也是個大問題。就拿讓跨境商人們瑟瑟發抖的取消小包免稅政策來講。最近幾年美國嘗試取消小包免稅政策可不止一次了,但是每次都推行不下去。例如,今年2月特朗普突然宣布取消小包免稅額度,然后就像玩“快閃”一樣,12個小時后又將政策收了回去。
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個800美元小包免稅額度的存在其實是為了簡化小額商品入境的程序,節約行政成本。對美國來講,對小額包裹征稅基本上等于撿了芝麻丟西瓜,損人不利己。
之前800美元以下的小包可以簡易通關,不費什么事,現在要是對小包都進行檢查、報關、收稅等,一大堆流程下來,海關就那么多人力和時間,耗費的成本可能比收上來的稅還多,物流公司也得爆倉。
04
特朗普的很多政策都是這樣,一個行政令砸過來,卻沒有能執行的細則。下面很多政府機構似乎也深諳這一點,干脆“躺平”等待政策反轉。
上次特朗普取消小包免稅之后,美國郵政等速遞公司干脆拒絕收貨,暫停處理中國包裹,物流和海關亂作一團,這場鬧劇12個小時就收尾了。如果這次在5月2日之前海關和物流系統找不到將通關效率一下子提升好幾倍的方法,那么取消小包免稅政策也很有可能依然草草收場。
從這里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并不是鐵板一塊。美國海關、物流公司甚至各個州政府都有自己的利益要顧及,他們并不是都從內心贊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自然執行起來也有“放水”的空間。
就在上周五,因為擔心各國反制關稅殃及自己州,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已經站出來公開表示不贊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安撫加州的各個貿易合作伙伴,并強調“加利福尼亞不是華盛頓特區”,大有要在關稅上“鬧獨立”的態勢。
2024年12月的時候,李錄在其名為《全球價值投資與時代》的一個演講中,有這么一句話,我覺得在當下的局面或許有所啟示:宏觀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能接受,微觀層面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對千千萬萬在外貿供應鏈上討生活的生意人來講,既然特朗普已經上臺,外貿環境已然惡化,放棄幻想,接受挑戰,保持謹慎,靜觀其變,在變化中等待和尋找出路,進行市場多元化的嘗試,可能是當下最恰當的選擇。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