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千年的風塵,依舊閃耀著智慧與傳奇的光芒。官渡之戰的古戰場上,有一個不起眼卻充滿神秘色彩的小村莊——官渡橋,它的名字背后,隱藏著一個美妙而古老的傳說,講述著人與自然、權力與智慧、信仰與奇跡的交織篇章。
古時候的中牟縣,牟山巍峨,云霧繚繞,山中蘊藏著一種舉世無雙的美玉,其色潔如白雪,質硬如金剛,銀光閃爍,透明溫潤,被譽為天地間的瑰寶。西漢末年,宮廷之中,西宮娘娘偶聞牟山美玉之名,心生貪念,欲以此玉建造一座仙宮,以彰顯其尊貴與非凡。她憑借圣寵,向皇上提出這一要求。
然而,京城至中牟,千山萬水,路途遙遠且險阻重重,搬運牟山白玉,無疑是一項艱巨無比的任務?;噬仙钪潆y,未予應允。西宮娘娘不悅,嬌嗔之中帶著威脅,聲稱自己乃月宮玉兔下凡,若皇上不允,她便重返月宮,不再伴君左右?;噬蠠o奈,只得應允,隨即調撥石工千人,車馬百乘,由大臣田耳率領,踏上前往中牟的征途。
田耳一行抵達牟山腳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群山連綿,云霧繚繞,蒼松翠柏掩映其間,山峰間隱約可見瓊樓玉閣,宛如仙境。然而,美景之下,卻隱藏著一條寬二十余丈、深不可測的大河,河水冰冷刺骨,惡浪滔天,令人望而生畏。田耳多方嘗試,皆無法渡河,甚至派出的試渡之人,也在河心被惡浪吞噬。無奈之下,田耳只得奏明皇上。
皇上不信,親自率領神巫數十人前往探察,方知此乃大禹治水時開鑿的疏河,其水勢兇猛,非同小可。盡管皇上降旨伐木造船,并派遣神巫上船鎮水,卻依然無法戰勝自然的威力,大船再次被惡浪吞沒,采玉之舉只得作罷。
時光荏苒,轉眼至東漢,章帝即位,任命魯恭為中牟縣令。魯恭上任后,以德化民,清正廉潔,愛民如子,使得中牟縣出現了“三異”奇聞:鄰縣蝗蟲遍地,卻唯獨不入中牟;野雞與孩子嬉戲,互不侵擾;孩童見到野雞,既不撲打也不懼怕。這三異現象,不僅彰顯了魯恭的德政深入人心,更惠及了自然界的生靈。漢章帝聞奏此事,半信半疑,決定微服私訪,親自探察。
章帝來到牟山腳下,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河,心生無奈。正當他準備繞道而行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拄杖而來,請求章帝幫忙渡河探望病中的女兒。章帝無奈拒絕,老太太卻指引他看向河下游,那里竟風平浪靜。在老太太的指引下,章帝一行人果然平安渡過了大河。待回頭尋找老太太時,卻發現她已化作一道清風,消失無蹤。章帝恍然大悟,原來是牟山圣母顯靈,指引渡口。
章帝登上牟山,親眼目睹了牟山美玉的璀璨奪目,心中大喜。隨后,他暗訪民間,核實魯恭的“三異”之說,對魯恭的政績贊不絕口,決定將其事跡曉諭天下,并為魯恭晉升官職。魯恭謙遜推辭,表示愿意繼續治理中牟。章帝應允,并命魯恭在疏河兩岸設立渡口,以供官方船只擺渡。魯恭遵旨行事,很快,渡口便建立起來,因多為官府人員來往使用,且由官方船只擺渡,故得名“官渡”或“官渡口”。
從此,官渡之名流傳千古,成為了歷史與傳說交織的見證。它不僅記錄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更承載著人們對于智慧、勇氣、信仰與奇跡的無限向往。官渡橋,這個因傳說而得名的小村莊,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靜靜地訴說著那段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權力與智慧相互交織的傳奇故事。
(胡云峰2025年4月5日整理于三胡書齋)
作者簡介:
胡云峰,筆名:官渡樵夫、河南省中牟縣姚家鎮小胡村人,生于1956年。2010年被評為主任編輯職稱。出版有新聞作品集《潮聲》。參與編輯過《時代的轍印》、《東京風華錄》、《彩珠集》、《中牟風采》、古都鄭州叢書《軼聞趣事》、《中牟記憶》、《中牟寺廟景觀卷》等十余部書籍,開辦有多個自媒體號,現為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認定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官渡的傳說》和《小胡武進士的傳說》的代表性傳承人。鄭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