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5年前的中印邊境沖突,印度外長悔不當初,同樣的錯誤,印度不想再犯第二次。
據《印度快報》報道,就在近日,印度外長蘇杰生出席一場公開活動時,圍繞中印關系作出了一系列表態。
印度外長蘇杰生
談及2020年發生在中印邊境的沖突事件,蘇杰生面露難色,直言沖突并非兩國之間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還坦言5年前發生的事件,對中印關系造成了“部分損害”。
同時他也指出,中印兩國在未來或許仍然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但同時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是不能讓分歧演變成爭端,也不應該讓競爭演變為沖突。
這位莫迪內閣中的“對華強硬派”,一改往日的犀利言辭,以一種幾乎可以說是“悔不當初”的態度,對5年前的中印邊境沖突,罕見地進行了反思,并且承認了當初的做法“并不正確”。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印度的態度,出現了上述的轉變呢?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印度的國內因素,二是國際環境的變化。
一方面,自從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發生以來,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莫迪政府也有意通過展示“對華強硬”的立場,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進而提升自己在選民中的支持率,以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然而這樣做,也對印度自身帶來了強烈的反噬,莫迪政府通過渲染所謂“中國威脅”,頻頻對中企出手,動輒進行審查和罰款,進一步惡化了印度市場的營商環境。
眼下,莫迪已經順利通過了連任的考驗,暫時沒有執政危機,但又面臨著一場新的考驗,那就是急需改善印度的經濟狀況,為自己新一屆任期增添更多政績。
在現實訴求的主導下,原有的“對華強硬”思路就不再適用了。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莫迪政府就開始跟中國密集互動,希望中印邊境問題能夠盡快翻篇,為兩國經貿往來創造積極氛圍。
另一方面,國際形勢的變化,也促使莫迪政府不得不加快腳步,提升中印雙邊經貿關系,以對沖美國的關稅威脅。
眾所周知,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就宣布了多輪關稅政策,就連親密盟友都不能幸免,就更遑論印度這種“民主伙伴”了。
莫迪與特朗普
盡管莫迪曾親自訪美,展示合作的誠意,但特朗普的胃口顯然不止于此,想讓印度做出更大的讓步。
但莫迪也是一個長袖善舞的角色,并不會任由特朗普拿捏,印度選擇跟中國深化合作,也可視作為對美國的一種反向施壓——
倘若美方仍舊步步緊逼的話,那么印度或許會更加堅定與中國合作的步伐,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施壓。
就在近日,莫迪還公開表態稱,中印邊境局勢已經“恢復正常”,雙方正在努力,讓兩國關系修復到5年前的狀態。
說白了,邊境沖突5年來的苦,莫迪政府不想再吃第二回了,同樣的錯誤,印度也不想再犯第二次了。
中印外長會談
眼下,中印關系向前發展的步子,已經邁出去了,雖然慢了點,但方向是確定的,需要經歷時間的沉淀。
希望印方能夠將口頭上的反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的糾正,以負責任的姿態,同中方相向而行,如此,才能迎來真正的“亞洲世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