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母親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想知道自己不在南京的時候她都是如何生活的。因為牽掛母親,95后攝影師牛童在母親成為一名快遞員后,以大學生實習的名義進入了母親工作的工廠,并成為了一名分揀員。
此后三年,牛童拍攝400余張作品,從卡片機到大畫幅相機,從記錄母親到一個群體,從一方快遞站到整個快遞行業,與拍攝對象坦誠交流,不僅定格下快遞小哥的夢想,更借由母親的患病經歷,深化對生活與親情的理解。2024年,牛童憑借作品《快遞》成功入圍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主競賽單元,成為自1979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四位獲此提名的中國攝影師。
牛童入圍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
以母親為切入點
開啟《快遞》的創作
牛童介紹說,母親是安徽宿州人,十幾歲的時候就來到南京打工,后來有了他。從牛童的小學到初中的9年時間里,母親換了3份工作,這些工作一直在消耗著她的身體。2020年,母親失業后,加入極兔速遞成為了一名分揀員。
“我想知道母親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想知道我不在南京的時候她都是如何生活的?!迸M嬖V記者,有一天晚上,他去母親工作的工廠接她下班。在工廠外等著她的時候,感覺遠處的城市就像一種召喚,而自己站在暗處靜靜地等待。那種光亮和空間上的體驗,讓牛童久久不能暢懷。
拍攝中的牛童
母親下班后,牛童騎著她的電瓶車,母親則背著他的相機背包、坐在后座。那天剛下完雨,母親摟著他的腰,就這樣騎回了家,感覺就像是小時候,母親接他放學一樣。自己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母親的重量。繼而,牛童萌發了為母親去拍攝《快遞》的想法。
2020年底正值寒假,研究生在讀的牛童就以一名分揀員的身份和母親成為了“同事”?!耙婚_始對快遞本身這個行業我沒有太多的關注,包括興趣主要還是因為我母親進入這個行業之后,你慢慢的就開始對這個行業各方面都產生了一些興趣,包括你想去了解這些人群面貌姿態等等的這些細節的東西?!币彩菑倪@里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快遞》的創作。
《快遞》作品:深夜下班的快遞員
照片背后的故事
他們都在詮釋生活的意義
牛童曾和一位小哥一起送貨,他坐在小哥的副駕上。小哥為人真誠又溫暖,一路上,他向牛童分享著生活中的樁樁件件。當他們穿梭于老小區配送快遞時,瞥見了別人家院子里綻放的鮮花,瞧見了居民們平凡又真實的日常生活,還看到了嬉戲玩耍的小貓小狗。小哥心懷夢想,渴望能與妻子在城市里安穩生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輾轉換過好幾份工作,最終將工作地點定在了南京,因為這里離他安徽的老家更近一些。小哥的生活,讓牛童深刻意識到,他是一個內心世界極為豐富的人,無論是情感、生活,還是工作,都充實飽滿。牛童盼著能為小哥拍攝一張肖像,期望這幅作品能夠承載小哥生活的意義 。
《快遞》作品:極兔背影
還有一張照片是一位叔叔,他在城市里配送快遞,當時特地請了兩天假,帶著女兒去辦理幼兒園的入學手續。開學第一天,他牽著女兒的手走進了幼兒園。第二天,牛童拍攝完這張照片后,他回到了城市繼續工作。他說,作為一名父親,不應該缺席女兒的成長。
而在另一張照片里,這位叔叔同樣從城市回到了農村。牛童站在他們家的麥田里,給他和女兒拍攝了這張照片。鏡頭的另一側是他們家的祖墳,他們就這樣站在祖祖輩輩的土地上。
牛童拍攝的快遞小哥肖像
鏡頭之外
是與母親更深入的交流
在《快遞》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牛童拍攝了400多張照片,其中母親的身影僅占10張左右?!昂笃谖液湍赣H更多是交流溝通,放下了攝影,期望通過對話更深入地了解她?!迸Mf道。
2022年,母親患癌住院,“從這之后,我才真的去借助快遞這份工作來自還原我母親當時的一種生存狀態和工作的內容,然后在那個時候就開始拼命的去跟母親身邊的人去交流,去溝通,去了解母親生活的一種狀態?!?/p>
2022年年底,母親做完手術,提出想回安徽老家休養。這讓牛童陷入思考:“他們這一代人在城市生活多年,但童年和青少年時光是在農村度過的,對農村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和獨特的思考。”
牛童也會給母親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她對生活和情感的理解,為牛童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要是沒有母親,我的作品可能不會有這般溫馨的感覺。老師曾建議我構建一個冰冷龐大的世界,但我更愿意以平等的視角走進這個行業,這樣拍出的影像會更有深度?!?/p>
《快遞》作品:返鄉的父親
《快遞》結束
攝影探索不會結束
2024年,26歲的牛童首次收到入圍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郵件時,內心滿是難以置信,反復核查信息。該獎項是1979年設立的國際性攝影獎項,旨在嘉獎擁有敏銳觀察力、能生動表達人道主義及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攝影師。
牛童深感幸運,能讓國際評委看到自己的作品?!拔液驮u委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說,他們雖然不清楚快遞對于中國到底意味著什么,但是我展現了不同的視角,那些溫暖打動了他們?!边@種跨越文化與地域的情感共鳴,讓牛童意識到,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能引發深刻的共識。
牛童母親
在牛童看來,這份國際認可,不僅是對其攝影創作路徑的肯定,更是對他生活方式的認可。當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他的作品時,牛童更加堅信,母親及像母親一樣的普通人的生活充滿意義,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和事,往往蘊含著強大的力量。
隨著《快遞》系列的落幕,牛童的攝影探索之旅仍在繼續。“我發現母親從事過外賣、商販等工作,但她從未告訴我。我想通過情感和工作方式還原這些經歷,追思過往?!彼麑⒗^續用攝影記錄生活,探索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在攝影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悅
校對 石偉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