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第二村“安萬秦腔”火爆全網,老戲臺上的一聲嘶吼,讓人直呼“血脈覺醒”,近日,油坊村千畝油菜花海又化作金色海洋,成為新晉打卡地,這片土地正以油菜花海為筆,續寫著農耕文明與文旅經濟的嶄新篇章。從“秦腔出圈”到“花海刷屏”,周原鎮用一場接一場的文旅“熱浪”,印證著鎮黨委、政府“以農興旅、以文塑旅、以旅富農”的破題智慧。
“土味之花”變“網紅之花”。這朵“花”,是油菜花,也是文化之花、創新之花。油坊村上榜2023-2024冬油菜旱地輪作模式高產,畝產量高達310.7公斤,排位全國第四名、陜西第一名。鎮黨委、政府以“土味資源”為種,以“現代創意”為肥,讓沉寂的鄉土煥發新生,那些曾被視作“土氣”的油菜花,在梯田間鋪展成流動的金色海洋,攝影照相、繪畫寫生、親子互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與老磨坊、秦腔戲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當傳統農耕場景被解構成短視頻、打卡點,周原的“花”便從田間開到了云端,鏡頭里每一朵搖曳的油菜花,都是傳統農業向現代產業體系突圍的生動注腳。
“一朵花”鏈動“一條鏈”。這朵“花”的綻放,靠的是鎮黨委、政府“既做推手,更當紐帶”的擔當。
一是以特色資源為基底,找準產業突破口。周原鎮立足氣候土壤優勢,聚焦油菜這一傳統作物,通過品種改良與規模化種植形成核心競爭力,證明“小作物”也能成就“大產業”。
二是以三產融合為路徑,激活鄉村多元價值。從單一生產向加工、文旅延伸,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實現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的高效轉化。
三是以利益聯結為核心,共享發展成果。修通景觀廊道,讓深山梯田與外界“零時差”對話;引入電商團隊,讓菜籽油等農產品搭上物流快車;將“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鏈條編織成網,使農民從“看天吃飯”變成“靠花致富”,讓農民從“旁觀者”變身“合伙人”。
從“花期有限”到“花開四季”。周原的智慧,在于不讓“花”止于剎那芳華。秦腔熱度未散,油菜花節已無縫銜接,以“花”為媒,讓“花”的內涵四季常新。鎮黨委政府用“文旅+”編織出一張網,油菜花引流,秦腔塑魂,電商變現。當游客帶走一瓶菜籽油時,鄉村振興的種子便隨之播向遠方,讓周原的“花”超越了植物學的定義,成為農耕文明與時代浪潮交融的符號。
周原油菜花的“出圈”,印證了一個樸素真理:最動人的文旅IP,是從土地里長出的故事。周原之“花”,是“讓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的共富之“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力詮釋,是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它長在鄉村振興的春天,終將結出美美與共的“致富果”。
文/魏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