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吃的是否安全?”這一直是家長們的“心頭大石”。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重磅發布新規,明確自2025年4月15日起,學校、幼兒園等集中用餐單位若違反食品安全規定,將面臨從重處理!這一消息迅速沖上熱搜,引發家長群體“拍手叫好”。新規究竟有哪些亮點?又將如何守護孩子們的“舌尖安全”?一文為您劃重點!
一、責任到人!食品安全“一把手”必須親自抓
新規首次提出,學校、幼兒園若將食堂委托給第三方經營,必須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總監”,且需具備專業資質。這意味著,無論是自營還是外包食堂,校方都不能當“甩手掌柜”,每個環節必須有人“盯緊”食材采購、加工、配送全過程。
家長熱議:“以前總擔心外包食堂出問題,現在有專人負責,終于能松口氣了!”
二、每日“打卡式”監管!違規成本大幅提高
新規要求食堂和供餐單位執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簡單來說就是:
每天檢查食材新鮮度、加工衛生;
每周排查風險點,比如過期調味品、設備消毒漏洞;
每月總結問題并整改。
一旦違規,處罰力度將“翻倍”。例如,過去可能僅罰款了事,現在或將面臨停業整頓、吊銷執照,甚至追究校方領導責任。
三、合同白紙黑字!學校和供餐方“捆綁擔責”
為避免“踢皮球”,新規強調學校與供餐企業必須簽訂“食品安全生死狀”,明確雙方責任:
學校需查驗供餐方資質,確保其持有食品經營許可;
供餐方若使用劣質食材或操作不規范,校方有權立即終止合作并追責。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招直擊痛點,過去一些學校為省錢選‘小作坊’,現在行不通了!”
四、突發風險“零容忍”!事故隱患必須立刻停業
新規增設“緊急熔斷機制”:若發現食品安全事故隱患(如食材變質、添加劑超標),相關單位必須立即停止供餐,并在2小時內上報監管部門。
網友辣評:“早該這么干了!孩子健康不能總等出事了再補救!”
五、家長監督權升級!可參與“透明化”管理
雖然新規未明確家長介入機制,但多地已開始試點“家長巡查制”。例如,部分學校邀請家長代表突擊檢查食堂后廚,并通過微信群直播檢查過程。
建議:“未來可推動新規與家校聯動結合,讓監管更接地氣。”
結語:新規只是開始,落實才是關鍵
近年來,校園“問題午餐”事件頻發,從發霉面包到“淋巴肉”,一次次刺痛家長神經。此次新規以“最嚴姿態”出擊,無疑為校園食品安全注入強心劑。但政策落地仍需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唯有常態化檢查、透明化運營、重拳追責,才能真正讓孩子們“吃得放心”。
互動話題:您認為新規能根治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嗎?歡迎留言討論!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