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稅內容
4月2日特朗普發布“對等關稅”,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該關稅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此外,將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該關稅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所有其他國家將繼續遵守原有的10%關稅基準。
1.征收標準
本次關稅的征收邏輯為非美國家對美貿易壁壘(折算成關稅稅率)的50%,且最小值為10%,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征收更高稅率。
中國(中國內地34%、中國臺灣32%)、歐盟20%、越南46%、日本24%、印度26%、韓國25%、泰國36%、瑞士31%、印尼32%、馬來西亞24%、英國10%、南非30%、巴西10%、新加坡10%、菲律賓17%。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在此次對等關稅列表中,且此前的USMCA合格產品繼續處于豁免。(注:USMCA為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符合資格的0關稅貨物,而三國之間不符合USMCA的仍然是25%關稅)。
2025年2月4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所有產品加征10%關稅,是全面性的關稅加征,不論具體商品種類;2025年3月4日,美方再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了10%關稅;前后兩次共計20%關稅。疊加本次“對等關稅”的34%,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升至54%。
2.豁免商品
1)鋼鋁,前期25%關稅已經落地,不疊加本次關稅;
2)汽車及零配件,25%關稅今日(4月3日)落地,不疊加本次關稅;
3)銅、藥品、半導體,但特朗普承諾未來會加征關稅;
4)木材;
5)未來通過232條款加關稅的產品;
6)黃金;
7)美國無法獲得的特定礦產和能源;
8)符合USMCA的產品。
二.對美影響
美國加征關稅的意圖在于,短期內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如鋼鐵、農業),長期推動制造業回流。但政策邏輯存在矛盾,“對等關稅”可能推高進口成本、削弱企業盈利并抑制消費需求,進而增加經濟“硬著陸”甚至是“滯脹”風險。
1.關稅政策或將導致美國經濟“硬著陸”,增加“滯脹”風險。“對等關稅”政策將增加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的成本,導致商品價格上升,進而推升通脹水平。目前美國兩個代表通脹的指數,PCE(個人消費支出)和CPI均處于長期中樞值之上,加大了經濟“滯脹”風險。
資料來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2.進口商品價格的上漲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從汽車、家電到汽油、雜貨,所有商品價格都可能上漲,這將進一步增加美國家庭的開支,加劇家庭財務惡化。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連續下降,對等關稅的實施將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目前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3月降至57(低于80警戒線),進一步預示經濟下行壓力。
資料來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3.關稅無贏家。回顧上一輪特朗普1.0時期中美貿易摩擦階段(特朗普第一任期為2017年-2021年),美國PMI指標持續下滑(排除疫情年份波動影響),中美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顯現。
從具體數據而言,上一輪貿易戰美國對華加征的關稅覆蓋了約64.5%的中國輸美商品,平均關稅率攀升至約19.3%。與之相對應,中方同樣采取了關稅反制措施,對約56.7%的美國輸華商品加征5%至25%不等的關稅,致使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平均稅率由8%左右上升至約20.9%。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到2018年底,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因為關稅多支付了30億美元。加征關稅成本的40%轉嫁給了普通美國人,其余由美國生產商和零售商分攤。商品價格的上漲無疑會使消費市場失去部分活力,征收關稅并沒有贏家可言。
資料來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三.對我國影響
首先,關稅的上升將增加中國出口商品的成本,使得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這可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規模受限,部分依賴對美出口的企業可能面臨訂單流失、利潤下滑甚至停產倒閉的風險。
其次,為了規避關稅風險,一些跨國企業可能會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國家或地區。這種調整可能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最后,對美出口受限可能拖累中國經濟增長,尤其是在出口導向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不過,我國在本輪面臨美國關稅威脅時保持了較強的戰略定力,或采取多個措施來挽回“對等關稅”的不利局面。
首先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動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行業的國產替代。這一點從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到2025年的兩會均反復提及。
其次是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拓展新興市場。加強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最后是推動貿易談判。通過加強政策溝通和推動貿易談判,尋求達成互利共贏的貿易協議。
四.對大類資產的影響
1.A股
短期而言,A股出口依賴型板塊或承壓。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直接沖擊電子、紡織、機械設備等出口依賴型行業,企業利潤率受擠壓,部分訂單或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對此,國內可能加速出臺穩增長政策(如設備更新、消費補貼),新基建、醫藥、必選消費等內需板塊或受益。
中長期而言,我國出口依賴的部分企業將轉向東南亞設廠或升級自動化產線,我國整體產業鏈或將加速重構。半導體、新能源等國產替代領域獲政策扶持,成為結構性亮點。若國內經濟復蘇超預期,基建投資和地產政策放松或帶動銀行、建材板塊反彈。
2.美股
由于美國通脹壓力,美聯儲或暫時保持觀望,一方面觀察更多的經濟數據是否走弱,另一方面觀察關稅政策對經濟的實際沖擊,降息預計會相對謹慎。短期來看,美股行業分化或將加劇。投資者擔憂全球貿易戰升級和經濟衰退風險,導致風險資產或承壓。部分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科技股(如特斯拉、蘋果)盈利預期大概率下調。但受關稅保護的美國本土制造業,如鋼鐵、化工短期受益。長期而言,若美國陷入“滯脹”(高通脹+低增長),美聯儲降息空間受限,實際利率上行將壓制股市估值。
3.港股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后,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集體低開,科技股(如京東、阿里巴巴)和出口依賴型板塊(如機械、紡織)承壓下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涌入高股息、低波動的防御性資產,金融、能源等板塊或成為短期避風港。目前而言,南向資金逆勢凈買入超70億港元,顯示內資對港股低估值資產的信心。在關稅落地后,市場短期或進入“利空出盡”階段。另外,4月為港股財報密集披露期,業績超預期的個股或成為市場修復主力,而缺乏基本面支撐的主題股可能持續調整。
資料來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4.黃金
短期來看,市場避險情緒升高。美國宣布對多國加征差異化關稅遠超市場預期,加劇全球貿易摩擦升級擔憂,推動資金涌入黃金避險。COMEX黃金價格在政策落地后迅速突破3180美元/盎司,創歷史新高。雖然黃金短期內可能面臨高位止盈的調整壓力,但不太可能大幅下跌。
中長期而言,通脹壓力可能持續高企,黃金的抗通脹屬性凸顯。若美國陷入“通脹高企+增長放緩”的滯脹環境,黃金抗通脹屬性凸顯。另外,全球央行持續購金,黃金作為替代儲備資產的地位提升,去美元化趨勢已形成,黃金價格中樞或將較疫情前提升,成為多元化配置的核心資產。
資料來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五.后續推測
距離10%最低對等關稅生效還有3天的時間窗口,而距離美國全面實施其宣稱的真正對等關稅則還有6天的緩沖期。
回顧過去,特朗普政府在處理國際貿易關系時較為多變,尤其是在加征關稅的議題上,愿意通過外交手段來尋求更有利的談判結果。特朗普在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上曾給予過“豁免”的特別待遇。基于這種“豁免”先例,市場普遍預計,雖然10%的最低對等關稅在技術上有可能如期落地,但實際操作中,很多國家只要愿意主動與美國進行溝通,通過電話或會談等方式表達合作意愿,那么在4月9日真正對等關稅全面生效之前,這些關稅措施很有可能會被推遲或調整。
然而,這也并不意味著所有國家都能輕松獲得“豁免”。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政策上的決策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國內政治壓力、經濟利益集團的游說以及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等。因此,各國在尋求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時,仍需保持謹慎和務實,充分準備各種應對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
總之,在距離對等關稅生效僅剩數天的時間里,全球各國都在密切關注著美國的動向,并努力通過各種渠道來尋求解決方案。而特朗普政府則將繼續在關稅政策上保持其特有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為全球貿易環境帶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