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日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宣布,計劃未來四年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一舉動背后,是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
今年1月,沙特王儲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時明確表態,沙特將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注入6000億美元資金。這一數字隨后被特朗普公開提及,他甚至喊話沙特將投資額“湊整”至1萬億美元,以換取其上任后的首訪機會。3月底,特朗普透露沙特已同意向美國企業投資1萬億美元,并計劃于5月訪問利雅得。
美元資料圖
沙特的投資意向并非偶然。近年來,隨著美國對沙特石油依賴度下降,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加速向科技、金融、體育等領域擴張,試圖擺脫對能源經濟的單一依賴。此次巨額投資,既是經濟轉型的延續,也是向美國遞出的政治“投名狀”。
特朗普對沙特的偏愛早有跡可循。2017年,他打破美國總統傳統,將首訪目的地定為沙特,并簽署了價值45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如今,他再次將沙特列為第二任期的首訪候選,甚至直言“如果沙特愿意投資5000億美元,我很樂意像2017年那樣再去一次”。
這種外交策略背后,是特朗普政府重塑中東影響力的野心。過去兩個月,美國選擇在沙特主持俄烏停火談判;沙特王儲與美國國務卿頻繁通話,討論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沙特已成為特朗普政府中東布局的核心支點。
特朗普資料圖
2023年,在中國調解下,沙特與伊朗達成“世紀和解”,中東掀起“和解潮”。這一成就曾讓美國倍感壓力,但如今沙特與美國的緊密互動,引發外界質疑:中國的努力是否白費?
答案是否定的。沙伊和解后,中東多國關系顯著緩和,中國的影響力已嵌入地區安全架構。即便沙特與美國走近,其與伊朗的對話機制仍在運行,也門、敘利亞等熱點問題也需中國參與協調。沙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多方下注”,而非“選邊站”。
美國通過巨額投資拉攏沙特,短期內可能擠壓中國在中東的經濟空間。但中國與沙特的合作不僅限于能源,更涉及基建、5G、人民幣結算等深層領域。2023年,沙特成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
美元資料圖
沙特的戰略搖擺恰恰證明,中東國家不愿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無論是美國的金元攻勢,還是中國的調解人角色,最終都要服務于地區國家的實際利益。中國在中東的布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長期互信的基礎上。
沙特向美國拋出橄欖枝,是地緣經濟與政治權衡的結果,但中東的“和解潮”并未退卻。中國的角色從斡旋者升級為持續參與者,其影響力不會因沙美互動而削弱。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中東國家正以更靈活的姿態,書寫屬于自己的新劇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