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門診的時候,寶寶才出生50天,右手多了一個小的拇指,爸爸媽媽很是著急,早早地就在網上先和我交流過了孩子的情況,等到孩子稍微大點之后,就趕緊過來面診了。
孩子的情況還好,不過由于多指的原因,拇指是有些內收的,所以在手術之前,我是建議家長先多給孩子把虎口擴張一下,就是在陪孩子玩的時候,把大人的拇指放在寶寶的虎口中間,讓寶寶去抓握,這樣可以改善拇指內收,也能提前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用手習慣。
寶寶手指的問題不大吧?
一般來說,寶寶這樣的多指其實算是結構比較簡單的,也沒有特殊的情況,手術是常規手術,家長可以不用過于擔心。
這是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對于每一位父母,他們會關心孩子疼不疼、關心手術的麻醉、關心孩子被包著動不了怎么辦、關心孩子術后恢復怎么樣……
所以為什么說最好是要帶著孩子來面診呢?
因為面診不只是可以更好地、更直觀地弄清楚孩子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面診其實也是和家長進行心理上的交流的一次機會。
這一家人雖然比較樂觀,但是對于孩子的手術還是有些擔心的,所以我會告訴他們,孩子的情況沒有什么大的問題,雖然是常規手術,但該注意的環節是不會少的。
術后拔針
像寶寶這樣的情況,手術是全麻加上局麻的形式,全麻讓孩子睡著,還會用局麻鎮痛藥物,孩子是感受不到很大的疼痛的,手術過后孩子的拇指會被包起來保護,一般6—7個月大的寶寶,手上活動還不會特別頻繁,家長注意看護就可以了,等到拔完克氏針,孩子就可以進行功能鍛煉了,讓孩子多用手,隨著功能鍛煉會慢慢恢復和長大的。
一場盛大的成長之旅
像這個寶寶的多指,一般可以在6—7個月的時候手術,體重要在12斤左右,身體狀況要健康。
在爸爸媽媽關切眼神的護送下,6個月大的寶寶被送進了手術室。
后來有不少的家長和我說起孩子手術的情景,他們說孩子遠比自己想象當中要堅強,反而是大人們自以為會忍住,但是看著孩子進手術室的那一瞬間,還是心疼到流淚。
一場手術,其實是親子雙方的一次成長,關于勇敢、關于耐心。
術前家長的焦慮和擔憂,終于是在孩子懵懵懂懂揮動著小手的時候煙消云散,現在寶寶的手也是五指了,他的懵懂天真為爸爸媽媽給予了最大的勇氣和信心。
在孩子做完手術之后,就要開始重要的功能鍛煉了,寶寶雖然還比較小,但也明白趨利避害,所以在剛開始的功能鍛煉還是有些抗拒的,畢竟小手受過傷,孩子爸爸來拔針的時候說孩子還是有些害怕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以勇氣了,從白天的功能鍛煉到晚上的支具佩戴以及早晚兩次的祛疤藥,爸爸媽媽是在一點一滴地呵護著孩子。
有的家長和我說,家里人聽著寶寶哭都不忍心給孩子鍛煉,最后還是媽媽狠下心去給孩子鍛煉手指。
這樣的情況我很能理解,為人父母的,總是不愿意讓孩子受到一點兒的痛苦,但是功能鍛煉對孩子術后的恢復十分重要,孩子哭其實不是疼,而是不太適應,畢竟剛做了手術,孩子是聰明的,所以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鼓勵孩子,讓孩子逐漸適應。
這家人就做得很好,第二次來復查的時候,孩子雖然還是比較害羞,但是已經很聽話了,手上的疤痕處理得很好,家長每天都在堅持使用祛疤藥,孩子媽媽說孩子現在小手很靈活了,這樣的成果其實離不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對和耐心地陪伴,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