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7 日,全球金融市場迎來 “黑色星期一”。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對中國等貿易伙伴加征最高 34% 的關稅,觸發全球股市連鎖反應:日經 225 指數暴跌 9%,韓國綜合指數重挫 5%,港股恒生科技指數跌幅超 11%,A 股三大指數開盤即跌破 3200 點關口。這場貿易戰已超越單純的經濟博弈,演變為大國國運的戰略對決。
4月4日,中方11箭齊發,接連發布多條反制舉措。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接連發布多項對美反制措施,包括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相關做法、將多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暫停6家美企輸華資質等。
4月7日,上證指數觸底后反彈,跌幅收窄
面對美國的貿易霸權,中國的反擊是世界各國中力度最大、范圍最廣、態度最堅決的。對待特朗普,你越慫,他越得寸進尺。只有讓他怕、讓他服,他才愿意坐下來和你談。
經濟增長的確定性
中國2025 年一季度 GDP 預計同比增長 5.2%,延續復蘇態勢。盡管外部關稅沖擊導致出口承壓,但國內消費、投資持續回暖:1-2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0%,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至 4.1%。這種 “內需驅動” 的增長模式,使 A 股與依賴外需的日韓、歐洲股市形成顯著差異。
全球產業鏈地位強化
中國制造業 PMI 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在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使其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占據主動。例如,廣東推出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政策,蘇州、深圳對 AI 芯片的百億級扶持,正在培育新的增長極。
政策工具箱充足
2025 年財政政策將聚焦 “設備更新”“消費擴容”“科技創新” 三大領域,預計全年新增專項債 4.5 萬億元,疊加央行可能的降準降息,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這種 “精準滴灌” 的調控方式,與歐美國家的 “大水漫灌” 形成對比,避免了資產泡沫風險。
從歷史維度看,貿易戰從來都是國運的試金石。1930 年美國《斯姆特 - 霍利關稅法》引發全球貿易萎縮 60%,直接導致大蕭條;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中國 GDP 增速仍保持 6.6%,A 股全年跑贏全球主要指數 12 個百分點。當前這場貿易戰,本質是守成大國對新興經濟體的系統性遏制,其烈度和影響遠超以往。
中國經濟的內生韌性是應對貿易戰的核心支撐。2025 年一季度 GDP 預計增長 5.2%,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 65%,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出口額分別增長 45% 和 60%。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正在加速顯現 —— 國家大基金三期已投入 3440 億元,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突破 70%,寒武紀、海光信息等企業的技術突破正在改寫全球產業鏈格局。
當全球市場為“技術脫鉤”付出高昂代價時,中國通過十年產業政策迭代構建的“自主可控”體系,正在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2025年1-2月數據顯示,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達18.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12.3%,這些微觀實績構成了資本市場的底層支撐。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所言:“在非對稱競爭環境中,最大的安全來自不可替代性。”A股市場的未來,正深植于這份中國式現代化的不可替代價值之中。
全球股市的 “黑色星期一”,本質是對經濟衰退的定價,而中國經濟的 “強韌性” 與 A 股市場的 “低估值” 形成鮮明對比。站在國運視角,貿易戰倒逼的科技自主、內需崛起、產業升級三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正如 2008 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率先復蘇一樣,當前的 A 股市場正處于 “危中有機” 的關鍵節點。投資者應淡化短期波動,以 “產業思維” 挖掘結構性機會,在全球資本再配置的浪潮中把握中國資產的長期價值。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堅定站在國運這一邊。這個時候,我們不該有猶豫。每一次危機都是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2025年的今天,全球資本正在尋找新的避風港,而A股,就是那顆最耀眼的明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