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寶寶的多指手術,已經過去400天了,這是媽媽帶著孩子來門診的第5次復查,看著寶寶的拇指,媽媽是這樣說的:
“我們都沒有想到,恢復得很好,做的兩個拇指都沒有什么區別的。”
這是媽媽一直在意的地方,孩子剛出生,小寶寶的右手多了一個拇指,而且長得很不一般,就像是螃蟹鉗子一樣,這樣的小手讓媽媽很是擔心。
右手寫字怎么辦?兩個拇指長得不一樣怎么辦?……
這些問題困擾著一家人,等到孩子1個月15天的時候,他們就火速帶著寶寶來了門診。
蟹鉗多指,是一次手術完成嗎?
寶寶的右手多出的拇指帶著骨頭,和原來的拇指形成了一個夾角,這是IV型多指當中較為特殊的蟹鉗多指,比起一般的多指,手術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有不同。
什么時候手術最好?是早點做好還是晚點?
當時孩子還比較小,才1個多月,媽媽想知道什么時候可以手術。
像這個寶寶的情況,其實在孩子6個月左右的時候,體重有了12斤左右,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考慮手術了。
所以我讓孩子媽媽不要著急,好好照顧好孩子,在術前可以給孩子撐一撐虎口,對孩子有好處的,術后恢復的時候孩子也能及早地適應。
是一次手術還是兩次?
媽媽當時是和奶奶一起來的,講了孩子的手術方案后,因為是先要把孩子的多指去掉,然后再對拇指關節囊、韌帶和肌腱等組織進行相應的調整,所以她們比較關心這些手術是一次性完成還是分幾次完成。
一般而言,無論是對孩子和家長還是對于醫生而言,能夠一次手術的,都是盡量一次性完成的。
這個寶寶的情況也是如此,對于蟹鉗多指,單純地去除多指還不夠,因為孩子術前也有了側偏的趨勢,如果不對相應的結構做調整,那么孩子的恢復情況可能不會太好。
所以手術的時候也要做截骨矯形,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能會用到孩子去除的多指骨頭,所以孩子的手術會盡量一次性來完成。
術后2個月
那孩子的拇指會和正常的一樣大嗎?
這個問題媽媽很關心,但是一般而言,手術過后的拇指是很難和左手原本的拇指一模一樣的。
畢竟孩子右手拇指的結構、發育情況都和左手不一樣,但是術后右手拇指還是會繼續生長的,它的參考對象不是左手,而是不同時期的自己的右手拇指。
恢復和生長也不是等著就可以了,還是要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做大量的功能鍛煉的。
術后5個月
值得高興的是從拔針過后的“掰手指”到正式的功能鍛煉,一家人都做得認認真真,當初媽媽還在擔心孩子拇指會明顯得小很多,但僅僅是術后400天的變化,也已經讓兩個拇指的大小差距縮短了。
我們都沒有想到
媽媽來復查的時候,其實也有一些不確定,因為孩子有時候也有點調皮,晚上的支具也弄掉過。
從手術結束后,每一個白天和晚上,都像是和孩子一起經歷的大冒險。
領取任務過后,白天就要記著每個小時給孩子的手指做屈伸的功能鍛煉,晚上睡前也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哄著孩子佩戴夜間固定的支具,奶奶更是盯著孩子的疤痕,按時去涂抹祛疤藥物。
術后400天
也許這個過程是疲憊的、是有煩躁的……
但在重新給孩子佩戴好支具,看著孩子逐漸變直的拇指,爸爸媽媽也會帶著笑意入睡;看著孩子白天到處“禍禍”的小手,也會感嘆小小的拇指正在蘇醒它的力量,這樣的經歷,他們甘之如飴。
來了門診后,媽媽說他們沒有想到,沒有想到孩子的拇指有一天還可以和左手的差不多模樣;沒有想到曾經像螃蟹鉗子的手指可以豎起直直的大拇指;沒有想到一年多的支具佩戴會有這樣的效果……
其實真的沒想到嗎?
我想這些場景在媽媽、在爸爸、在一家人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會期待著,他們沒有說出來,只是默默地去完成任務,完成好每一天的功能鍛煉、支具佩戴和祛疤藥的使用,付出必有回報,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