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Axios新聞網當地時間3月30日報道,消息人士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計劃5月中旬訪問沙特阿拉伯,這將是他重返白宮后首次出訪特朗普3月6日對記者稱,他可能會在“未來一個半月”內訪問沙特阿拉伯。報道說,消息人士稱,美國有關高官與沙特同行最近幾周討論了此次可能進行的訪問事宜。報道說,一名消息人士稱,此前討論的一個訪問日期是4月28日,但后來行程推遲。根據一名美國官員和一名知情人士的說法,目前計劃是特朗普于5月中旬前往沙特。
特朗普在白宮對媒體說,他計劃訪問沙特和卡塔爾,并可能到訪阿聯酋及其他國家,訪問“可能是下個月,也可能稍晚一些”。特朗普稱與中東有非常良好的關系,此次訪問對于吸引中東對美投資來說很重要。他聲稱,沙特官員已同意對美國公司投資近萬億美元,“對我來說,這意味著工作崗位”。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奧斯30日援引美政府官員及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美國與沙特政府高級官員近幾周就此次訪問進行了討論,目前正為訪問做準備。
特朗普(資料圖)
在談及對沙特的訪問時,特朗普提及沙特已同意向美國企業投資1萬億美元。據沙特通訊社今年1月的報道,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當時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表示,打算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經濟利益是特朗普此行的重要“現實考量”。沙特可能對美國的投資金額十分巨大,這對特朗普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沙特財政大臣近期秘密訪華,宣布增持3500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這與其對美投資形成微妙平衡——如同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走鋼絲。而特朗普團隊對此的回應頗具深意:默許沙特阿美使用數字人民幣結算部分對華原油貿易,但要求交易數據實時共享給美財政部。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沙美石油貿易量在特朗普首訪后激增43%,但同期中國從沙特進口原油的美元結算占比下降12個百分點。這種“三角平衡術”正在考驗各方智慧,也埋下未來沖突的引線。
沙特(資料圖)
2023年3月11日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0日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三國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一份協議,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系,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由于三國在發表聯合聲明前均未向外界透露過和談的信息,消息傳來讓國際社會頓感吃驚,同時也為兩國的和解感到振奮。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沙伊雙方互有需求,均有和解的強烈愿望。
在中國的居中調解下,這兩個中東地區的大國實現了具有“世紀意義的大和解”,中東的“和解浪潮”也由此開啟,中國的影響力也隨之再提升了一個層級。
這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不過當時的拜登政府并沒有采取什么強有力的舉措來讓美國扭轉局勢。
如今特朗普登上政治舞臺,必然是想要把“曾經失去的一切全部重新奪回”,沙特與特朗普政府的關系本就更為密切一些,所以在這件事情上,雙方簡直是不謀而合。
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沙特和中國的合作,只是一個縮影。俄羅斯的石油折扣,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阿聯酋的多邊外交,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中東的多極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沙特在調解俄烏沖突中的角色,也讓它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2024年底,沙特提出的“石油增產+對俄投資”方案,居然得到了美俄雙方的認可。這種“左右逢源”的外交手段,不僅讓沙特擺脫了美國的束縛,也為中東地區的穩定做出了貢獻。
伊朗(資料圖)
從促成伊朗和沙特實現歷史性和解,到推動巴勒斯坦各派別實現巴內部團結,中方不斷為推動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發揮積極作用。成競業對《藍廳觀察》記者說,推動沙伊復交、巴勒斯坦各派和解及中俄伊三方會晤,都體現了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作用,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體現和應有之義。隨著形勢發展,中方在推動中東地區和平、和解、發展、穩定和安全等方面,依然會繼續發揮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