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導 讀
面對來自各地的人才競爭壓力,作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矚目的焦點,海淀區還能在科技發展上“躺贏”嗎?
3月26日,海淀區“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不久,“海淀區人力社保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前期課題開題會”隨即舉辦,來自全國人力社保領域的業界知名專家、海淀區人力社保局的中層以上干部,以及規劃承編單位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技術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海淀區人力社保工作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
內容來源: 北京海淀人社
3月26日,海淀區人力社保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前期課題開題會成功舉辦。會議以“共探·破局”為主題,匯聚了人力社保領域知名專家、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層以上干部以及規劃承編單位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代表。政企研三方開展跨界對話,共同探討“十五五”時期人力社保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共繪未來發展藍圖。
開題匯報·錨定方向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作《海淀區“十五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前期課題》開題報告,梳理總結“十四五”時期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緊貼產業結構調整和海淀發展實際,圍繞人才價值高質量釋放、技術變革下推動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社保基金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供給能力提升、宏觀勞動力市場發育與勞動關系優化等方面展開系統謀劃,介紹前期工作思路、研究原則與方法、課題框架、課題組織方式、人員構成、工作計劃,為后續交流研討奠定基礎。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作為規劃領域資深專家,圍繞“如何構建可持續的‘招人喜歡的’人才吸引體系”作了分享。他表示,海淀作為全國高校、智力資源的密集區域,這些資源在國內和北京市首屈一指,但高校只負責培養人才,能否留住這些人才,是海淀要思考的問題,人才競爭的關鍵就在于建設“招人喜歡的”城市。做城市規劃,不只是解決空間問題,而是要做城市發展綜合問題的空間解決方案,要通過要素整合、部門協同和空間落地來構建城市場景、培育創新生態。結合未來人口結構變化和人工智能科技發展,未來的城市發展要建立全齡友好的創新生態系統,需要就業、生活、社交等的全鏈條支撐,以實現“創新人才-城市空間-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希望結合“十五五”課題對海淀區全齡友好、創業友好、就業友好開展深入研究工作,共同促進海淀區“產-城-人”的深度融合發展。
專家論道·開門獻策
5位來自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
為“十五五”規劃提供
硬核智力支撐和決策參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保障知名專家楊燕綏發言時表示,“十五五”人社規劃應當多一點人文關懷,在就業模式中,要保護傳統就業、適應平臺就業、規范家庭就業,關注老年人的再就業問題,發掘家庭成員照顧的社會價值。她建議海淀區大膽探索創新,試點推進家庭就業規范化建設,積極打造服務于彈性退休人員的先行示范區,謀劃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實招。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魯全在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社會保障將從區域分割走向系統整合,“十五五”期間社會保障領域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編制區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劃時,要處理好五組關系:外部宏觀環境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全國或全市的一般性問題與海淀問題及對策之間的關系、人力社保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人力社保業務內部之間的關系以及制度發展與經辦服務之間的關系。具體到規劃中,需要聚焦三個問題:如何讓人社工作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何讓服務更加便捷精準,穩妥應對基本公共服務從戶籍地向常住地的轉變;如何進一步細化國家政策,在事權范圍內實現創新突破。
中國發展出版社、國研智庫、經濟規劃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城市發展研究室主任孫軒表示,海淀區啟動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目標要與北京市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將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作為海淀人社的發展目標。要著重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明確留用人才的標準及措施,如何充分利用區域知識密度高的優勢,讓更多人才留在海淀,深耕海淀;二是如何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更加智能化的就業服務平臺,以數智賦能人才招引,提升人才供需對接效率。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李曉壯從解讀四對關系談起,探討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一是穩與進的關系,當前態勢下穩住就是增長;二是服務企業與服務產業的關系,要構建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合理配置人才;三是不變與變的關系,當就業結構滯后于產業結構時,探尋人工智能擠壓出去的勞動者的就業空間;四是人口與人才的關系,編制規劃時既要關注就業結構中高精尖人才隊伍建設需要,也要考慮不同群體就業結構協調發展需要。海淀區要努力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為青年提供可供依賴的資源支撐,讓青年發展融入城市發展戰略。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城市群與都市圈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強表示,應從重大區域協調的視角優化海淀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既能發揮海淀區產業、人才優勢,又能調動京津冀聯系密切地區的資源。在人口流動和城市治理雙重挑戰下,海淀區研發與制造分離是一個待解的問題。要把握高流動性的社會發展趨勢,為國際國內人才流動提供智慧便捷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接續服務,助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此外,市場化機制的引入也是海淀區人才發展的重要因素,需建立梯度配置的人才體系,不僅要關注高學歷人才,也應服務好高技能人才,以應對人才結構性失衡問題,為海淀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退休人才同樣也要予以關懷和支持,便利退休人才服務京津冀產業發展,應聯動津冀地區養老資源,為退休人才提供品質高、價格優的養老服務。
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涵對“十五五”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站位全局,明確人力社保工作新方向,緊跟國家戰略導向,深入研究國家、全市關于就業、社保、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走向,將國家戰略、全市發展融入課題研究;貼合海淀區獨特的區域定位,促進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讓人力社保工作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強大助力。要認清形勢,找準課題研究著力點,用好調查研究、量化分析、對比分析等科學的方式方法,厘清發展背景、機遇與挑戰,做好趨勢預判,為后續遇到問題和困境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要遵循原則,確保規劃編制高質量,勇于突破瓶頸,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破圈”;廣泛聽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勞動者等各方意見,為規劃編制提供更多思路和參考;人力社保工作涉及多領域,要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實現全面發展。要協同推進,穩步推進課題研究進程,用好專家資源,充分發揮智囊團作用,讓研究成果更具科學性和前瞻性;加強溝通協調,為課題研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確保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注重成果轉化,確保規劃編制能夠切實指導未來五年海淀區人力社保事業的發展。
排版|李剛
封面圖/圖片|北京海淀人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