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旅游有了新體驗。清明假期,旅客小陳在爬廬山時,意外發現景區推出了智能外骨骼體驗項目,只要50元,就能體驗一次。
“穿上后抬腿感覺有一股力量在拉,上臺階變省力了,爬到山頂都不覺得累。”小陳說。
這種智能外骨骼被網友形象地稱為“登山神器”“登山外掛”。今年清明假期前夕,上海在線旅游平臺攜程,聯合科技企業以及景區,在廬山、賀蘭山等景點推出智能助行外骨骼設備進行試點,并計劃年內拓展至全國25家山岳型景區。
游客使用外骨骼設備。
先優化再大規模推廣
攜程景點玩樂集團客戶總經理殷航告訴記者,聯合科技企業和景區,推出智能外骨骼體驗項目,源于公司調研時發現,大量旅客都認為雖然山岳景區風景很美,但爬山太累,長時間行走感到很疲憊。
“我們內部一直在討論如何解決旅客的這一痛點,今年我們注意到智能外骨骼設備的發展,希望它能成為新的解決方案。”殷航說。
此次攜程聯合科技企業上線的智能外骨骼設備,可通過電機驅動髖關節輔助發力,最高能降低30%的登山體能消耗。該設備充滿電需要30分鐘,充滿電后可持續使用3至5小時。
“這幾天旅客對智能外骨骼設備的反饋都非常正面,現在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一是因為設備廠商產能有限,還在增產過程中,二是因為還有一些運營中的細節需要優化。”殷航告訴記者。
比如旅客上山下山還有平地行走的發力方式不同,智能外骨骼需要更好地適配;有的景區有纜車、觀光巴士,一些旅客僅在部分線路有使用智能外骨骼的需求,設備借還點的設置需結合景區設施進行科學規劃;針對景區場景的產品,最好在設備上增加計時功能,這樣更有利于未來差異化收費……
“一方面是我們幫助科技企業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改進設備設計,另一方面,我們和景區也在積累旅游產品設計和運營的經驗。”殷航表示。
根據攜程的統計,山岳景區60歲以上游客占比不足12%。這些剛退休的銀發族,恰是最有時間、精力、財力出來旅游的人。未來智能助行外骨骼有望打破年齡和體能的限制,助力更多中老年游客勇攀高峰。
外骨骼機器人在養老和戶外領域的應用前景廣泛。
走入家庭的臨界點到來
外骨骼設備也叫外骨骼機器人,是機器人賽道的一個細分領域。它是人身體的延伸,可以讓人行走、托舉東西更有力量。
當下人形機器人備受關注,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形機器人要走入百姓家至少還要5至10年時間,而外骨骼機器人則逼近從工業級轉向消費級的臨界點。
在一些企業試水后,“登山神器”的知名度進一步上升。有外骨骼企業順勢在電商平臺推出售價2500元的消費級外骨骼產品,結果幾百臺產品僅15秒便銷售一空,還有上千人排隊預訂下一批。
據悉,這波認購大軍中,既有幫家中老人購買的中青年,也有因為運動損傷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疼痛的年輕人,還有不少感覺體能下降但又熱愛旅游的退休中老年人群。
上海傲鯊智能是外骨骼機器人賽道中的明星企業之一,其生產的外骨骼機器人曾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亮相。
然而,科幻電影中的那些未來感滿滿的大家伙,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初級產品。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外骨骼設備越來越小、越來越輕、價格也越來越便宜。
“外骨骼機器人最早是在醫療、工業等領域應用,2018年傲鯊智能成立,就是希望把專業工具變通用產品,讓外骨骼機器人走入尋常百姓家。”傲鯊智能市場總監張華說。
2024年,傲鯊智能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推出了萬元以內的工業級外骨骼機器人,重量不足4千克。公司今年的主要戰略方向就是推出消費級的產品,拓展C端市場。
“我們已在國外推出了6999元的消費級產品,在德國很受歡迎,因為德國有許多私人木工工作室,有了外骨骼設備,他們干活更省力了。”張華介紹,中國市場的特點不同,消費級產品將主要針對戶外運動和養老兩個市場進行開發。
記者了解到,已在線上售賣的2500元的外骨骼設備是無源型的,僅靠機械結構和材料特性帶來支撐力。
傲鯊智能主攻智能外骨骼設備,通過AI捕捉使用者的運動力度,針對性地提供助力幫助,還能分析使用者的發力姿勢和發力習慣,糾正不正確的發力方式。因此其產品價格要高一些。
“許多人搬東西受傷,或者走路膝蓋磨損比較嚴重,都是因為發力或者行走的姿勢、方法不對,現在專業運動員都會通過數據分析糾正錯誤的動作,未來智能外骨骼機器人可以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專業運動員的待遇。”張華說。
過去外骨骼設備主要在工業和醫療領域應用,且多是企業或機構購買。
產業規模有望爆發式增長
綜合一些專業機構的行業分析報告,目前全球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在百億元人民幣的級別,主要依靠醫療領域投資驅動。其中北美市場是主力。
各方普遍看好這一產業的發展,并認為未來亞太市場增速將超過歐美。
這不僅是因為技術不斷迭代后,外骨骼機器人將在工業和醫療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更重要的是,一旦打開消費市場,其市場規模就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亞太市場有巨大的養老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按5%的滲透率、4000元的價格計算,其產業規模也可以達到600億元。
記者通過企查查發現,目前,全國外骨骼機器人相關企業主要就分布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等地。
上海非常重視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發展。在人形機器人成熟之前,上海有望先享受到千億級外骨骼機器人市場的紅利。
原標題:《“登山神器”火了,上海企業帶頭示范,產業發展進入爆發前夜》
欄目主編:李曄 題圖來源:攜程提供 圖片來源:攜程提供、傲鯊智能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力 查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