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SU7爆燃致人員傷亡”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事故的詳細原因仍在調查中,尚未公布,因此也不便對事件本身做過多的解讀。
不過,這個事件確實給國內車企和消費者都敲了一個警鐘,特別是在宣傳智駕功能和對待智能駕駛的態度上,應該更加謹慎,尤其是針對新手司機。
首先要知道,智能駕駛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個新鮮事物,以當下技術演進的階段看,目前市場上量產車型普遍只達到了L2級水平,部分車企獲得L3級測試牌照,但均未實現大規模商用。因此,目前高階智駕的定位也只是“輔助”的角色,駕駛員要保持警惕。
尤其是對新手司機而言,對智能系統的認知偏差對于行車安全來說,特別危險。據某車企用戶調研顯示,62%的L2級車主認為系統可完全自主泊車,更有34%用戶在高速行駛時雙手脫離方向盤超過30秒。這種將智能駕駛等同于自動駕駛的錯誤認識,會強化用戶對于智能駕駛的心理依賴,同時也會讓新手司機放松警惕,錯失了挽救失誤的機會。
而且對于路況的預判、車輛的控制等方面,新手司機遠不如老司機有經驗,因此常常會出現誤判或者誤操作的情況。這時候,如果盲目相信智能駕駛,或者亂干預(如高速猛打方向盤、冰面急剎車等等),可能會造成更加惡劣的后果。
這樣看來,智能駕駛更像是為老司機所服務的,一方面能減輕他們的駕駛負擔,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同時老司機有較強的預判能力和控車技術,可以確保車輛能在正確的時機下被接管。
而對于新手司機來說,本身的駕駛技術就比較一般,對路況、車況的判斷缺乏預見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高階智駕,很難說不會出現問題。
因為目前的高階智駕,模型和數據都在完善的階段,對于一些特殊的情況不一定能夠識別,這就要求駕駛員能夠提前預判危險進行接管。另外,對于智駕的控制,也是需要學習和適應的,包括最高車速的調節、與前車車距的調節、駕駛模式等等,新手司機過于依賴智駕系統的“自動調整”,也會加大行車的安全隱患。
總的來說,對于智能駕駛,一方面需要汽車廠商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宣傳,以免誤導消費者;另一方面,作為司機也不能疏忽自己的安全意識。當L3級甚至L4級自動駕駛尚未真正到來,每個新手司機都需要重建駕駛敬畏:科技不是接管者,而是需要馴服的“輔助者”。在智能時代的駕駛者,必須在算法與直覺之間,找到新的平衡支點。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聊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