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臺開始,特朗普就不斷拿關稅作為手段施壓他國。日前,其再次簽署兩項行政命令,宣布要對所有貿易伙伴,都設10%的關稅,以此作為“最低基準”。同時還要對另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個“最低基準”上加更多的稅,比如說對中國稅率就達到了34%,再加上此前加征的20%,現在美國對華稅率已經升到了54%。
(特朗普公布新一輪關稅名單)
如此突然就采取加征關稅措施,特朗普也站出來“解釋”了一番,稱這是要“阻止別國剝削美國”,并把簽協議當天定為是美國的“解放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這邊還不是最高,美國對越南此次加征的稅率達到了46%,泰國則為36%,日本、韓國以及歐盟這些美國的盟友們,也均在名單當中。甚至連人口為零,當地只有企鵝居住的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都征收了10%的關稅,受牽連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了185個。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一向被美方視為是“敵人”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次卻得到了豁免。
對于特朗普而言,這樣做是存在特殊考量的。
首先,美俄貿易結構本身就已經空心化了。2022年俄烏沖突后,美俄雙邊貿易就出現斷崖式下跌,總額不足100億美元,主要存續領域集中在核能原料,如濃縮鈾等戰略物資上。美國約20%的核電都依賴俄羅斯鈾燃料供應,若對該領域加征關稅將直接推高國內能源價格,加劇通脹壓力。
再加上美國對俄制裁已覆蓋90%的貿易品類,新增關稅缺乏實質意義。例如,俄羅斯鋁業巨頭RUSAL、石油公司Rosneft等核心企業,早被列入制裁清單了,其產品也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此時對俄加稅僅是“制裁冗余”,反凸顯美方政策的無效性。
但相較之下,中美貿易額仍維持在6000億美元級別,中國作為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必定會成為美方關稅打擊的首要目標。
(美俄談判)
其次,美方此舉也是要為烏克蘭危機預留籌碼。
雖然已經經過幾輪談判了,但是特朗普團隊現在根據實際情況,也研判出俄烏在短期內是難以停火的,為此他們也正在制定“同步施壓基輔與莫斯科”的雙軌方案。此時保留對俄關稅工具,可為其后續談判增加籌碼:若俄方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美國可能以“永久豁免關稅”作為交換;反之則隨時啟動關稅打擊,與現有制裁形成疊加效應。
最后,則是要戰略離間,瓦解中俄白協同戰線。
過去三年時間里,俄羅斯因西方制裁被迫“向東轉”,2024年對華貿易占比升至38%。如今美國公布征稅清單,中國在關稅清單中的突出地位,將與俄羅斯的“豁免”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差異待遇可能被俄方解讀為美國在對其釋放緩和信號,尤其在俄烏沖突僵局下,俄方或誤判美國存在“交易空間”。這種“區別對待”策略,旨在動搖中俄“無上限合作”的政治基礎。
而白俄羅斯這邊,作為俄羅斯最緊密盟友,其工業品如鉀肥、機械等高度依賴俄市場。若將白俄羅斯納入關稅清單,可能迫使盧卡申科政權進一步倒向俄羅斯,強化俄白一體化進程。但若是特朗普團隊選擇“冷處理”白俄,則可以通過“豁免”傳遞分化信號,暗示白俄可通過對美妥協換取利益空間。
總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設計本質是“精準離間”與“風險對沖”的結合:既避免同時與中俄正面對抗,又試圖撬動歐亞地緣板塊。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這一策略,存在致命性的悖論,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白俄羅斯,都不可能因為所謂的關稅豁免,而放棄與中國的合作。
從經濟層面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了俄白兩國不可替代的生命線。
俄方這邊,去年對華石油出口占其總出口量的45%,中俄能源結算已實現95%本幣化,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美元的依賴。若此時轉向美國,需重新掛鉤美元且面臨西方制裁封鎖,技術性不可行。
白俄羅斯則是鉀肥出口的60%依賴中國市場,且通過中白工業園嵌入中國產業鏈。而美國市場根本無法消化其資源產能。
軍事領域,中俄聯合巡航已成常態化,白俄羅斯作為俄“西部堡壘”,部署有俄戰術核武器,其戰略價值決定其無法脫離俄中安全框架。
所以,美國當下對俄白兩國的關稅豁免,就如同向沙漠擲瓶水——看似示好,實則難解渴。中俄白合作關系已超越傳統的盟友范疇,形成了涵蓋能源安全、金融自主、軍事協同、制度創新的“復合相互依賴”關系。即便美國祭出更激進離間策略,三國基于生存理性的利益捆綁,仍將壓倒這些所謂戰術性誘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