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平和毛主席是“校友”,他年僅16歲就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毛主席一樣,袁國平也是在這里,思想得到了啟蒙,喚起了他“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袁國平入黨之后,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黨。在任何有損黨的情況下,他會堅決地站出來,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袁國平有個獨子,名叫袁振威。他犧牲的時候,孩子才2歲。小小年紀的袁振威,對父親的印象幾乎沒有。即便是見過父親,但父親每天忙著部隊打仗的事,很少與兒子互動。
袁振威與媽媽邱一涵相依為命。媽媽是長征干部,對兒子管教很嚴。她時常告誡兒子,要低調行事,不要隨便透露自己的身份。袁振威在學校,與普通學生一樣,沒有任何的特殊化。
在同學們的眼中,袁振威是個非常完美的人。盡管這樣的形容,有夸張的成分,但袁振威確實優秀。上學的時候,他積極陽光,人緣特別好。每科的成績都很穩定,沒有特別的偏科。
高考后,袁振威被哈軍工所錄取,之后他又上了國防大。工作之后,袁振威進入海軍系統工作,這一干就是20年之久。當海軍指揮學院需要教學人員時,袁振威毫不猶豫地改行當教員。
在袁振威的心中,把自己看作是一顆“革命的螺絲釘”,黨的槍指哪兒,他就朝哪打。隨著袁振威在行業里的不斷深耕,他獲得了很多稱號,榮譽。袁振威不在意這些虛名,他的目標是為海軍培養大批人才。即使年紀上了80歲,他還堅守在第一線,帶博士研究生,搞海軍指揮的學術研究。
當別人問他為何要這么拼命的時候,他想起了周總理對他說的話,要他繼承父親的事業。
袁國平入黨之后,先后參加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等著名戰役。抗戰全面爆發后,袁國平主動要求上前線殺敵。1938年,袁國平被任命為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成為了新四軍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被埋伏起來的國民黨部隊重兵包圍了。面對敵人的“圍剿”,袁國平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與將士們說:“我們有100發子彈,要把99發射向敵人,留下一發給我們自己。我們絕對不能當俘虜!”
袁國平犧牲在了戰場上,袁振威很小的時候,就聽母親講起父親的英勇事跡。他向往成為父親那樣的英雄,為了自己鐘愛的革命事業,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與父親相比,袁振威只覺得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
17歲時,袁振威的母親離他而去。作為革命后代,袁振威被江渭清書記“收養”。雖然袁振威只是叫江書記“叔叔”,但江書記卻承擔著父親的責任。袁振威受到了江書記一家濃烈的愛,他曾說自己是江家唯一一個不姓江的兒子。
袁振威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期待,不論是在校期間,還是工作中,他都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每個與他接觸過的人,無不對他大加夸贊!袁振威如今已經86歲了,祝愿他能夠健康、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