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而中國人自古以來便講究入土為安,可是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之前所流行的土葬逐漸演變為火化。
這樣安葬親人的方式剛開始令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是社會趨勢如此,漸漸地火化在人們心里已經習以為常。
如此一來,殯儀館“亂象”便肆意橫生,層層套路和漫天要價,這對剛失去親人的人們來說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二次傷害”。
從高價告別儀式到火化流程中的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不少人遭遇揭開了殯葬行業強制消費的冰山一角那么,該如何整治這些喪葬陋習,讓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漫天要價無底線,殯儀館的瘋狂斂財
清明節本是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然而,對于一些痛失親人的家庭來說,這個節日卻成了另一種煎熬。
親人本就悲痛不已,而殯儀館的經歷,更讓一些人體會到了人情冷暖的巨大反差,一邊是親人的離世帶來的巨大悲痛,一邊是殯儀館工作人員以“優先火化”為由誘導消費的冷酷現實。
從幾百元的植物租用到上千元的悼詞,從幾步路程的“接靈”服務到強制購買的骨灰盒“牌子”,每一個環節都明碼標價,讓原本悲傷的告別儀式變成了一場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小王的父親意外去世,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小王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然而,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在殯儀館的經歷。
官方報道揭露了殯儀館強制消費的問題后,小王發現自己并非孤例,工作人員聲稱清明節期間去世的人很多,正常排隊火化至少要等十天半個月。
但如果舉辦高檔告別儀式就能優先安排,考慮到一些地方習俗要求遺體盡快火化,小王十分著急,迫于無奈只能同意對方的要求。
他明白,所謂的“高檔儀式”實際上是殯儀館變相斂財的手段。
果然不出所料,從場地裝飾到花草擺放,從悼詞內容到背景音樂,每個環節都藏著貓膩,漫天要價。
一個小房間,租金高達200元。遺體旁幾盆綠色植物,標價590元,短短兩分鐘悼詞,收費1200元。
外面的喪葬店只賣20元的花圈,這里租用一次就要100元,而且用完還要回收,繼續用來“宰”下一家。
初步估計,這場告別儀式就要花費上萬元,這僅僅是殯葬流程的開始,更像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吸血”陷阱。
更讓人心里難受的是,在告別儀式后,從靈堂到火化爐的短短數十米,竟然也布滿了殯儀館精心設計的名目繁多的收費陷阱。
骨灰盒有普通、高檔之分,存放骨灰要額外收費,甚至連最后蓋棺釘釘,都能成為他們斂財的手段。
如此算下來,僅僅火化一個逝者,就需要花費將近一萬元,這些意想不到的開銷,讓本就悲痛的家屬更加心煩意亂。
并不是說拿不出這一萬塊錢,而是殯儀館明明可以明目張膽的索要,可他偏偏卻找了一些借口,這些費用屬實感到十分冤枉。
更可怕的事,每天都有人在離開這個世界,而他們的這些伎倆會在每個人的身上發生,可以見得,這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數字。
在如此龐大的利益驅使下,難怪個別殯儀館會將逝者家屬的悲痛當成斂財的渠道,將行業秉承的服務理念棄若敝履。
那么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出質疑了,這些項目都是自愿的,為什么要怪殯儀館亂收費呢?
信息來源:莞訊網2025-04-03——東莞重拳整治殯葬業價格亂象 清明前夕嚴查捆綁消費與價格欺詐
家屬的無奈妥協,迫于現實壓力屈服
面對殯儀館如此猖獗的亂收費行為,許多逝者家屬雖然心中萬般不愿,但還是選擇了默默承受。
一方面,他們擔心強烈抗爭會招致殯儀館的報復,延誤逝者火化,讓親人躺在冰冷的太平間里難以安息。
更重要的是,“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為逝者風光大葬也是許多家屬心中的夙愿,因此,為了讓親人走得體面,很多人不惜傾其所有,也要將錢咬牙付清。
另一方面,喪葬費用高昂,絕大部分家庭難以承受,但又迫于面子,不愿在親朋好友面前顯得寒酸。
畢竟世俗眼光難免將喪葬排場與家庭經濟實力和子女孝心掛鉤。在"鄙視鏈"的壓力下,大家只得硬著頭皮,打腫臉充胖子。
正是由于逝者家屬的隱忍退讓,才助長了殯葬行業的種種亂象,一次次的妥協,換來的是一次次變本加厲的宰客。
久而久之,社會輿論的譴責聲漸消,殯儀館更加有恃無恐地向著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一路狂奔。
信息來源:大河報2025-04-04——紙棺材880元,念兩分鐘悼詞1200元,網友稱殯儀館強制捆綁消費,殯儀館都有哪些坑?如何避坑?
殯葬改革刻不容緩
面對殯葬領域如此觸目驚心的種種亂象,整肅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化政府監管,由于死亡率的剛性,殯葬服務缺乏市場競爭,極易滋生壟斷和腐敗。
因此,有必要加強政府對公墓、殯儀館等機構的價格監管和財務審計,并制定統一的定價標準。對于借機斂財、強制消費的行為,要嚴懲不貸,決不手軟。
其次,要倡導殯葬新風尚,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通過宣傳引導,弘揚厚養薄葬的觀念,鼓勵喪事從簡,反對攀比風,形成人人參與、主動踐行的社會共識。
同時,加大惠民殯葬服務的投入,為困難群眾提供保基本、可選擇、有尊嚴的殯葬服務,讓他們能夠體面告別,無需為錢所困。
還有就是要反思火葬政策,近年來,隨著土地資源緊張,政府大力推行火葬,并對土葬進行制約。
在城市,火葬率已接近100%,但在農村,土葬仍占相當比例,對于國土遼闊的農村來說,全面禁止土葬難免有失偏頗。
與其用強制手段一刀切,不如通過經濟手段因勢利導,政府可以依托現有公墓,因地制宜推廣生態安葬、樹葬等多樣化方式,在尊重民俗、保護環境、節約土地之間尋求平衡。
畢竟,逝者已矣,生者坦然面對、寬慰逝者、撫慰自己的心靈創傷,才是最重要的。
結語
當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死亡潮”已經到來,社會和相關部門應該齊心合力為數千萬民眾提供價廉質優、便捷有尊嚴的殯葬服務,
正視殯葬行業存在的亂象,直面不同群體的殯葬需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觀念行為引導,在政府主導下,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全社會共同努力下,嚴厲打擊這些亂收費的現象。
相信到那個時候,逝者安息,生者慰藉,國泰民安,豈不美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