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米的“口碑”還值得信賴嗎?
前段時間三名女大學生命喪高速的事情,使得小米汽車陷入了輿論的“中心點”。
然而,在事情尚無定論之時,又有一輛小米汽車于高速路上遭遇事故。
車輛于高速行駛之際失控,即便撞擊路障后仍毫無反應。
等到車主聯系售后反映問題時,對方的說辭卻讓人難以接受……
小米汽車口碑遭疑
前段時間,三名女大學生駕駛小米su7撞上水泥柱,導致三人集體喪命。
事情在網絡上不斷發酵,不是父母為求說法狀告車企,就是鋪天蓋地的輿論倒向小米。
尤其是關于智駕的問題,網絡上對此更是議論紛紛,這時就產生了疑問:
那就是小米的智駕系統真的可靠嗎?
相信這個問題,也只有小米車主最有發言權了。
就在前兩日,一位自稱為小米SU7車主的趙女士公布了一段事故視頻。
視頻的時間是在去年的9月份,當時趙女士正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車輛就出現了失控。
原來,在車輛的提示下,趙女士于車輛駛入高速之前,開啟了車內的“領航輔助”功能。
盡管領航輔助已開啟,趙女士卻雙手始終未離方向盤,而恰是這一行為使她幸免于難。
就在趙女士以為打開輔助駕駛之后,就能放松心神的時候,車輛開始突然加速。
從最開始的40碼一直加速到了70碼,由于事發突然,趙女士似乎并沒有反應過來。
直到看見車輛不斷碾壓路障后,她才意識到不對勁,隨即便趕忙人工接管。
所幸,趙女士的前后皆無車輛駛過,否則一場更為嚴重的車禍恐將難以避免。
萬幸的是,所謂的路障是軟柱,即便發生碰撞之后,人和車輛并沒有損傷,只是車臉出現了剮蹭,之后趙女士便聯系了保險公司。
可是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米的智駕難道沒有識別路障的能力?
趙女士同樣疑惑這個問題,于是便將整個事情經過反饋了小米售后。
可得到的回應卻差強人意,但卻實實在在的點破了如今智駕的“致命缺點”。
從小米售后的回應中得知,車輛是按照道路劃線給出的巡航路線,也就是說,智駕根本就沒有識別到路障的存在。
即便是前方在施工,同樣也對路況沒有清晰的識別,甚至還有持續巡航。
這不免聯想起三名女大學生的事情,大膽猜測,或許正是因為智駕沒有識別出路障,才會按照原先路線正常行駛。
直至即將撞上護欄之時,方才識別出應將控制權交予駕駛人。
而駕駛者在這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做到自救,所以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至于結果如何只能看警方的通報。
此次事件亦與智駕相關,而后趙女士親作回應,因其小米SU7為基礎款,未配備激光雷達,故而無法識別。
可難道錢不到位,駕駛者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嗎?
也就是那時開始,趙女士意識到智駕的“致命性”,便在不再使用。
有時候,將自身的生命不能完全依賴于智駕,畢竟現在的智駕并非“完全替代”駕駛。
智駕的“不確定性”
就目前的技術狀況而言,尚未全然達成“無人駕駛”的能力。
然而,在眾多車企的宣傳里,智駕已然成為賣點。部分車企存在夸大事實之舉,甚至有暗示(智駕功能遠超實際)的情況。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到那種一邊開車,一邊辦公的視頻,甚至還有的在高速上開會的……
這些駕駛者就是極其相信智駕,可就是這種行為往往隱藏著致命的危險。
而且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在各種宣傳中,讓人走進了智駕的“陷阱”當中。
現如今的車輛安裝的大都是L2級別的輔助駕駛,可是盤和林曾直言,L2并非智駕。
而小米的智駕系統就是L2的產物,給人一種能夠“代替駕駛”的錯覺。
而這兩次出事故的小米SU7皆為基礎款,均未配備激光雷達,采用的皆是視覺識別技術。
雖然兩個功能同屬輔助駕駛的一部分,但走的卻是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
在官媒的報道中曾提到,如果配備了視覺和激光雷達兩種識別功能,那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晚,行駛的效果雖然有影響但不大。
可是,若僅配備視覺,其影響仍顯而易見;而若全是激光雷達,效果同樣影響甚微。
然而,即便如此,輔助駕駛也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最終實際操控車輛之人仍為駕駛員。
當然,這并不是否定科技的進步,但在高速行駛之下,將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還是更為的穩妥。
畢竟,雷軍在接受采訪時曾不止一次提及,不可依賴輔助駕駛,駕駛者仍需遵守交通規則。
智駕輔助誠然頗具智能性,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智駕引發的車禍屢見不鮮。
輔助駕駛,其初衷是便利出行,而非徹底解放雙手,更不應成為將我們推向死亡的“工具”。
所以說,想要徹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還是需要從駕駛員入手。
尤其是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切勿盲目追求快車,以及所謂的“全自動駕駛”。
高速上的標識不僅僅只是圖片,而是在為你的安全考慮。
自三名女大學生事件發生后,事發路段業已恢復,且路段提示亦發生了變更。
“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輔助駕駛”
雖然僅僅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背后卻蘊含著三條鮮活的生命。
結語
高速行駛務須謹慎,莫將生命視作兒戲。
生命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謂智能駕駛,終究以輔助功能為主,若過度依賴,無異于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險邊緣。
對于現如今的智駕系統,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小米SU7事故后:不完美的智駕仍在爭議風口,事故路段提醒“慎用”》發布時間:2025.4.5
抖音賬號:@河南都市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