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高清俯瞰圖
故宮,古代稱紫禁城,是歷經(jīng)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中軸線的中心點。
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年,由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開始修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距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古代宮殿建筑群。
1930年代的故宮太和殿
故宮占地約72 萬平方米,由太和殿和乾清宮在內(nèi)的6座主要的大型宮殿,組成內(nèi)城和外城,其中又分別建有6座東宮和6座西宮,簡稱為“666”。
相傳,故宮有9999間半房屋,實際現(xiàn)存8707間,這些房子和倉庫里,存有186萬多件文物。
故宮平面示意圖
故宮的中軸線,長4500米,從大明門到太和殿,形成了一個0.618的黃金分割美學(xué)。
太和殿的屋頂與總高度,還有殿內(nèi)裝飾,都呈現(xiàn)出√2的幾何比例,不僅富有美感,而且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太和殿的那1142個龍頭型排水口,在大雨來臨時,更是蔚為壯觀。
莫里遜
1933年,一位叫做莫里遜的女?dāng)z影師,從德國來到北京,做攝影工作。期間,她因為對中國古建筑文化的熱愛,多次來到故宮,拍下許多照片。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女?dāng)z影師莫里遜鏡頭下,90多年前故宮的樣子吧!
△午門
1930年代的北京故宮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高大的午門兩側(cè),是兩座雁翅樓。午門下面,就是故宮的金水橋。
因為金水橋位于午門的北側(cè),所以,這張照片是莫里遜從南向北通過午門以后,在午門北面拍攝的。
△午門上面
莫里遜登上午門,在屋檐下面的廊道上,拍下了這張照片,來過故宮的人,大多沒有登上過午門,所以這個地方,也大多沒有見過。
△屋頂與花樹
故宮深處,一棵開滿花的樹,在故宮的屋頂綻放,和一旁的檐角脊獸,相映成趣,給紫禁城增添了幾分生機。
△金水橋
莫里遜站在午門之上,拍攝的紫禁城金水橋,金水橋下的這條河,叫做金水河,是紫禁城里面唯一的一條河流。
△太和門
莫里遜站在午門北側(cè)的廊道中間,拍攝的太和門,這個角度,把金水橋、太和門、中軸線和兩側(cè)的太和門廣場,都拍了進去。
△太和門近照
莫里遜來到太和門廣場上,拍攝的太和門,門前全是漢白玉的圍欄,臺階兩側(cè)的臺座上,各有一只高大的銅獅。太和門的后面,就是紫禁城最大的宮殿——太和殿。
△太和殿
莫里遜站在太和門北面的臺階上,拍攝的太和殿全景圖。太和殿,就是電視劇中常說的金鑾殿,是明清兩代皇帝上朝的地方。
太和殿長64米,寬37米,高26.9米,加上下面的臺基,總高度達到了35米多,進深5間,面闊11間,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jié)構(gòu)大殿。
△太和殿近照
莫里遜站在太和殿前的廣場上,拍攝的太和殿近景,當(dāng)時太和殿的廣場前,長滿了雜草,一片綠色。
△銅赑屃
太和殿臺基上的一只“龍頭龜”,它看起來像烏龜,其實不是烏龜,而是龍九子之一的“赑屃”。
它看起來十分笨重,其實中間是空的。每當(dāng)太和殿舉行大典之時,點燃的香,會從里面吐出一股股清煙。
△銅鶴
太和殿臺基上的銅鶴,和龍頭龜是一對。
△太和門
這張?zhí)烷T的照片,是從后面的太和殿拍的,連午門兩側(cè)的雁翅樓,都拍了進去,當(dāng)時太和殿廣場上的草,多的都可以放羊了。
△崇樓和后左門
莫里遜穿過太和殿,站在中和殿后面的廊檐下,拍攝的紫禁城崇樓(左)和后左門遠景。
△中和殿
莫里遜越過中和殿,走到保和殿后面,拍下了乾清門的照片。
△乾清門
乾清門和旁邊的銅獅子,這個獅子明顯要比太和殿的小很多。
△乾清宮
內(nèi)廷三宮之一的乾清宮,位于乾清門后面,占地1400平米,面闊9間,是當(dāng)時皇帝的寢宮。
△乾清宮內(nèi)
莫里遜進入乾清宮內(nèi)部,拍下了這張照片,里面雕欄玉砌,富麗堂皇。
△永和宮
永和宮一角,永和宮是內(nèi)廷的東六宮之一,為當(dāng)時的妃嬪居住的場所,分前后兩殿,坐北朝南。
當(dāng)時永和宮的屋頂上,還長著一些雜草。我國古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屋頂上,經(jīng)常會長草,這是古代建筑受損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紫禁城一角
側(cè)面的屋檐和紅墻,盡顯皇家建筑之美,宮門一側(cè)的大銅水缸,在故宮隨處可見,因為紫禁城的建筑,多數(shù)都是木結(jié)構(gòu),很容易著火,所以在故宮的各個角落,都遍布盛滿水的水缸。
△山墻
紫禁城一座建筑的側(cè)面照片,立面山墻上的木梁架構(gòu),都看得一清二楚,科學(xué)又充滿審美的設(shè)計,讓人嘆服。房屋一側(cè)的脊飾和琉璃瓦,體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美學(xué)。
△如亭
這座比較特別的建筑,很少有人看到過,它就是位于頤和軒西側(cè)院內(nèi)的如亭,這個區(qū)域,直到今天,還沒有對外展示,所以這張照片,顯得十分罕見。
△御景亭
位于御花園假山頂上的御景亭一角,御景亭是整個御花園的最高點,每當(dāng)九九重陽節(jié)來臨,皇上就在這里登高遠望。
△宮門
紫禁城里的一道道宮門,從其中一道門上的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是成熙門,所謂“庭院深深深幾許”,就是這樣的場景,有種處在深宮人不知的意境。
△寧壽宮
寧壽宮里的一處庭院,院子里種著各種珍奇草木,回廊欄桿,古樸幽靜,這里位于故宮東北部,曾經(jīng)是皇太后的寢宮。
△寧壽宮
莫里遜爬上寧壽宮的一處墻壁,拍下了這張視角獨特的寧壽宮照片。
△符望閣
這座被樹木圍繞的閣樓,就是寧壽宮里的符望閣。此樓布局復(fù)雜精巧,有“迷樓”之稱,乾隆和嘉慶,曾在這里大宴賓客,吟詠題詩。
△小橋
寧壽宮花園內(nèi)的一座小橋,600年間,不知有多少宮人,從上面走過。
△聳秀亭
寧壽宮花園里的聳秀亭,建在一片假山石上,起到點景之用。
△巷道
紫禁城里的一處過道,曾經(jīng)見證過幾百年的興衰變遷,無數(shù)的故事,曾經(jīng)在這里上演。
這些老照片,距今已經(jīng)90多年,比起故宮600多年的歷史,不長不短。今天再看到這些老照片,在空無一人,長滿雜草的殿宇樓閣中,目睹了兩個王朝的興衰。
如今,修葺一新的故宮,比起90多年前的故宮,更加的壯美。進入新時代以后,曾經(jīng)平民百姓,只能在宮墻外面,遠遠遙望的紫禁城,如今已經(jīng)對海內(nèi)外的游客,敞開了大門,成為了整個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