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南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公然威脅,若伊朗不就核計劃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將對其“進行轟炸并征收二級關稅”,還宣稱這將是伊朗“前所未見的轟炸” 。這一強硬言論瞬間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將本就緊張的美伊關系再度推至風口浪尖。
特朗普上臺后,對伊朗的態度一貫強硬。早在今年3月初,他就曾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以軍事打擊相要挾,敦促伊朗就核問題與美國談判,甚至給出“兩個月內達成協議”的強硬期限。伊朗方面也迅速作出回應,在3月27日,伊朗外交部長表示,伊朗通過阿曼對特朗普的信函作出回復,明確指出在美方實施極限施壓和軍事威脅期間,伊朗不會與美國進行直接談判。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3月30日重申,直接談判已被拒絕,但伊朗一直參與間接談判,且間接談判仍可繼續。
特朗普(資料圖)
此次特朗普再度發出戰爭威脅,背后有著復雜的多重因素。一方面,美國長期以來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重要戰略對手,試圖通過極限施壓手段,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上全面讓步,進而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當前美國在中東地區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在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行動中,美軍面臨著嚴峻局勢,特朗普政府擔心伊朗對也門胡塞武裝加強支持,使美軍陷入長期戰爭泥潭。此外,從美國國內政治角度看,特朗普政府或許希望通過對外展現強硬姿態,轉移國內民眾對其一系列內政改革引發爭議的注意力。
面對美國的強硬威脅,伊朗國內政治勢力呈現出復雜的應對策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傾向于通過對話尋求美國減少制裁,緩解伊朗經濟壓力,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及以其為代表的保守派則堅持對美強硬立場,認為美國不可信,與美直接談判無法維護伊朗國家利益。在這種內部政治分歧下,伊朗一方面明確拒絕與美國直接談判,另一方面又表示間接談判的大門始終敞開,同時積極做好應對美國軍事打擊的準備。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國際社會對美伊緊張局勢深感憂慮之時,中國及時表明了立場。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不久前中方主辦了伊朗核問題北京會晤,并發表聯合聲明,提出關于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五點主張。中方始終認為,堅持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是唯一正確選擇,應在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框架基礎上達成新的共識。他強調,美國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嚴重干擾了協議執行,美方應當展現政治誠意,早日回歸復談,制裁施壓與武力威脅根本沒有出路。
當前,伊朗核問題再次處于關鍵十字路口,局勢雖有升級風險,但也存在通過對話談判達成政治外交解決方案的重要契機,當務之急是有關各方秉持建設性態度,加大外交努力,為復談創造條件。中方也將繼續勸和促談,努力推動早日恢復談判,尋求兼顧各方合理關切、公正平衡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中東地區和平穩定。
事實上,美國對伊朗長期實施的制裁以及頻繁的軍事威脅,不僅給伊朗帶來巨大傷痛,也對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多年來,美國制裁導致伊朗經濟遭受重創,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高企,民眾生活承受巨大壓力。
從國際輿論來看,美國的霸凌行徑遭到眾多國家的批評與反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國的單邊制裁與軍事威脅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嚴重破壞國際秩序。美國這種動輒揮舞制裁大棒、以武力相威脅的做法,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使矛盾不斷激化,讓地區局勢陷入惡性循環。
特朗普(資料圖)
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美國應認真傾聽國際社會的正義呼聲,摒棄霸權思維與單邊主義行徑,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回歸談判桌。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解決,需要美國展現出真正的政治誠意,尊重伊朗的主權與合法權益,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尋求兼顧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
中方提出的五點主張以及積極勸和促談的努力,為解決伊核問題提供了正確方向與可行路徑。希望美國能夠懸崖勒馬,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伊朗核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為中東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積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