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高焱“空降”長城華西銀行,接手“燙手山芋”
董事長換人,風雨仍在繼續。近日,長城華西銀行宣布原董事長譚紅因到齡退休正式卸任,由控股股東中國長城資產空降的高焱接任。然而,這位“女將”接手的卻是一副沉重的攤子:不良率重返高位、撥備覆蓋率低于行業平均、營收持續下滑、資本補血受阻,股權拍賣頻遭流拍。這家千億體量的城商行,正深陷治理與轉型的雙重困境。
換帥背后:高層更迭頻繁,控股股東持續主導
自2014年引入長城資產以來,長城華西銀行董事長一職便牢牢掌握在控股方手中。首任董事長譚運財完成從地方性銀行向全國性銀行的架構躍遷,隨后譚紅則主導了“規模化”戰略,資產總額邁入千億級別。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也逐漸顯現:資產質量持續惡化、盈利能力承壓。
現任董事長高焱雖具有豐富的不良資產處置經驗,但其“空降”背景意味著更強烈的控股股東意志主導,能否化解這家銀行深層次的公司治理難題,仍待觀察。
資產質量承壓:不良率再破警戒線,撥備覆蓋率偏低
截至2024年底,長城華西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達2.03%,高于監管警戒線(2%)及全國城商行平均水平(1.5%)。尤其在制造業貸款中,不良率高達2.85%。與此同時,其撥備覆蓋率僅為169.97%,遠低于全國城商行平均的196.5%。
資產質量惡化,不僅壓縮了盈利空間,更可能制約該行在未來獲取市場信任及融資的能力。
盈利空間持續收縮:營收下滑,凈息差走低
雖然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2.29%至4.51億元,但主要得益于信用減值損失的減少,營收卻同比下降至23.44億元。凈息差則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僅為1.28%,遠低于同業平均,反映出其資產收益能力持續走弱。
當前盈利依賴“財技”而非經營質量,難言健康。
2021年至今,該行多次試圖增資5億元均未成功。2023年起,其股東佳德投資所持2750萬股多次拍賣均宣告流拍。即便大幅折價39%,市場仍無意接盤。
資本補血受阻疊加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至10.12%,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流動性及風險抵御能力不足的問題。
“不良女將”登臺,能否突破治理桎梏?
高焱此前主導過上百億元不良資產的處置,擅長以實質性重組、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風險化解,被視為“救火隊長”式人物。然而,長城華西銀行的治理困境并非單靠業務層面的重組所能解決。
在城市銀行普遍面臨息差收窄、客戶流失、數字化落后等共性挑戰的背景下,若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穩定治理機制,即便換帥也恐難改頹勢。
長城華西銀行曾在“資產規?!甭窂缴弦宦犯吒瑁缃?,管理失衡、資產質量惡化、融資受阻、股東結構復雜等多重問題交織,正將其推入困境。高焱的到來能否帶來轉機,尚未可知。但若無根本性治理改革與戰略清晰重構,換帥恐怕只是表象,困局依舊待解。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