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7年,一個年輕的郵遞員敲響了廣東海豐縣一戶人家的大門,幾分鐘以后,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便顫顫巍巍地走到了門口。
“老人家,這是您訂的雜志,請您簽收一下。”郵遞員非常有禮貌地彎下身子對面前的這位老人說道。
突然,老人對著郵遞員皺了皺眉頭,然后緩緩地說道:“小伙子,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我可從來沒有訂過什么雜志啊!”
緊接著,郵遞員又仔仔細細地核對了一遍收貨單上的信息,他確認自己沒有送錯包裹,這一份包裹就是送給面前這位老人的。
回家之后,老人將信將疑地拆開了包裹,翻開那本雜志的第一頁,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了她的眼簾。
到了這一刻,老人終于確信這本雜志是寄給自己的了,因為那本雜志上著重介紹的對象正是他的兒子黃旭華。
黃旭華
那么,身為國家功臣的黃旭華到底還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他又給自己的家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這一切,還要從黃旭華個人的成長經歷開始講起。
志存高遠的青年學生
1926年,黃旭華出生于廣東海豐縣一個普通的人家,由于黃旭華出生時他的家境尚可,他還有幸在父母的陪伴下讀了中學,但突如其來的戰爭卻徹底改變了黃旭華的生活軌跡。
1938年10月,日軍抽調大批兵力對我國的廣東省發起了入侵行動,那時候,日軍為了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經常會對廣東的各個縣城發起無差別轟炸。
年紀輕輕的黃旭華目睹了日軍轟炸過后的慘狀,這讓他的心里第一次燃起了科學報國的壯志豪情。
青年時期的黃旭華
當黃旭華后來接受采訪時,他曾經動情地說道:
“那時候日本人對我們想轟炸就轟炸,太欺負人了!我當時就決定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我要學科學拯救國家!”
幾年過后,黃旭華果然沒有食言。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當時的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的造船系,從此以后,黃旭華的一生便與科學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8年,在聽說蘇聯的科研人員正在全力研制核潛艇之后,我國也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核潛艇研制計劃,黃旭華等一大批學習造船專業的青年才俊也被分配到了相關的工作組當中。
當時,為了盡快研制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核潛艇全國上下都憋著一口氣,甚至就連毛主席也曾經親自對這項工作作出了指示:“核潛艇,就是花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鼓舞,黃旭華他們立刻開始與時間賽跑,可是,黃旭華他們當時面對的科研環境實在是太過簡陋了。
由于核潛艇本身在當時的各個國家里都屬于尖端軍事科技,各個已經擁有了核潛艇的國家都對相關的消息進行了嚴密封鎖,黃旭華他們起初根本無法獲得一丁點技術資料。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黃旭華和同事們想出了一個在今天看來十分樸素的辦法:他們將自己手中所有能夠找到的外國技術報紙和期刊雜志都集中起來,而后用放大鏡對上面的語句進行逐字逐句地甄別。
因為黃旭華他們相信,只要國外出現了相關的報道和文章,那么中國的研究人員就一定能夠從中提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就是靠著這種看似不可思議的辦法,中國的核潛艇研究人員最終還真地完成了對這項工程的原始資料積累。
然而,這對于他們來說還遠遠不夠,甚至連一個開始都算不上。
荒島上的“科研者”
1965年,黃旭華和其他的核潛艇研究人員被調到了葫蘆島參加工作,當時的葫蘆島還只是一個荒蕪的小島,根本沒有什么現代化的設施可言。
但黃旭華他們也能夠理解,組織上將自己派到這里的目的,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的工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保密,所有的研究人員也才能靜下心來做科研。
在隨后的幾年當中,陸陸續續有同事因為無法忍受閉塞的科研環境選擇離開了單位,但黃旭華卻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在數十年的核潛艇研究生涯當中,黃旭華從來沒有向組織上提過一句抱怨的話,更沒有對組織上提過過分的要求。
即便他成為了整個研究組的核心專家,他也始終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同吃同住。
由于黃旭華的工作性質特殊,黃旭華的工作任務對妻子和母親也是嚴格保密的,而且,黃旭華經常在外面參加工作回不了家,他也無法對妻子明說其中的原因。
久而久之,夫妻倆竟然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默契。
直到退休之后,黃旭華仍然記得自己參加一次核潛艇水下測試時的景象。
當時組織上原本只是要求海軍部隊的戰士們下水測試核潛艇的性能,但黃旭華自己主動要求上艦與戰士們一起參加測試。
當著在場的所有人,黃旭華拍著胸脯笑著說道:
“請大家放心,經過我們的計算和測量 這艘潛艇應該是安全的,但我作為總設計師也會跟大家一起下潛,如果出現了什么問題我就跟大家一起來解決它!”
黃旭華的話音剛落,現場便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因為隨著潛艇一起深入海底是一項非常考驗體能的工作,黃旭華自己只是一個科研人員,大家都很擔心他的身體到底能不能經受得住這樣的顛簸。
但黃旭華最終還是力排眾議,堅持要參加潛艇的測試工作,在駛離港口時,黃旭華再次用豪邁的聲音對眾人說道:
“我是這艘潛艇的總設計師,如果潛艇出了問題當然應該由我來承擔!”
于是, 所有人都在潛艇內唱起了雄壯的《志愿軍軍歌》伴隨著歌聲,黃旭華也終于克服了自己心中對于潛水最后一絲的恐懼,從始至終,他的雙眼都沒有離開潛艇的儀表盤。
當潛艇下潛100米的深度時,人們聽到潛艇外面傳來了一陣非常刺耳的聲音。
緊接著,豆大的汗珠便從黃旭華的額頭上流了下來。但他依舊保持著鎮定的情緒觀察著儀表盤。
“大家不要緊張,這是正常的現象,按照我們的設計,潛艇應該還能再往下潛一百米!”
黃旭華一邊伸出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一邊出聲安慰著自己身邊的那些年輕人。
不一會兒,潛艇果然抵達了200米的極限下潛深度,這也意味著黃旭華他們對潛艇的測試工作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那一刻,整個潛艇艙內部都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許多戰士甚至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來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刻,再回到岸上之后,黃旭華更是激動地寫下了一首詩來紀念這一次難忘的測試工作:
“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改革開放開始之后,許多的單位聽說黃旭華有著豐富的造船經驗,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請他出任一些待遇較高的職務,但這些邀請全部都被黃旭華本人給一一拒絕了。
后來,黃旭華終于有機會回到了廣東老家,但為了遵守單位的保密要求,他還是對自己以往的工作內容守口如瓶。
當親戚們勸他回到廣東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時黃旭華總是笑而不語,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肩上還有更加沉重的擔子。
臨別的時候,黃旭華頗為動情地對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說道:
“你們現在過得這么好,我祝賀你們,但是我這個人不眼紅,我覺得我還是要走我的獨木橋。”
事實上,直到中國的核潛艇被公諸于世的那一刻,黃旭華也沒有迎來可以放松的機會,作為一名核潛艇的設計師,黃旭華的人生似乎也與“深潛”兩個字緊密綁定在了一起。
“深潛”三十年的國家功臣
根據黃旭華的夫人李世英介紹,自從黃旭華參加了核潛艇的研制工作,所有時光幾乎都是在工作桌前度過的。
黃旭華和夫人
有一次,黃旭華一早起來便直奔自己的工作臺,當時他竟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腳上的兩只鞋已經被穿反了,在如此工作了幾十分鐘之后,李世英才走到黃旭華的身邊幫他調換了鞋子。
如此種種的“小插曲”幾乎成為了黃旭華生活當中的常態,因此,在妻子李世英看來黃旭華這位共和國的核潛艇總設計師總是顯得有些“癡傻”和可愛。
為了節約平時的工作時間,黃旭華幾乎不會主動出門購物,就連剃頭刮臉這樣的事情也是妻子李世英在家里幫著黃旭華一起完成的。
黃旭華經常對妻子笑著說道:
“別人都說我是國家的功臣,如果我真的有功勞的話,這些功勞里也應該有你的一半。”
平日里,黃旭華會在難得閑下來的時候吹吹口琴,擺弄擺弄自己家中的其他樂器,這些都是他在大學期間培養出來的愛好。
根據黃旭華自己所說,他不僅會吹口琴,還會彈揚琴、拉二胡,而他在音樂方面唯一的一點小缺憾就是看不懂五線譜,這并不影響他在音樂領域的發揮。
新中國成立之前,他曾經和學校的幾個同學一起唱著馬賽曲去南京向國民政府請愿,每次想起那段歲月時黃旭華的心中都會感到熱血沸騰。
然而,黃旭華為了新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幾乎奉獻了自己的大半生,他時常會在睡前對妻子李世英感慨著說道:
“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不稱職的父親和不稱職的丈夫。”
黃旭華夫妻與兩個女兒
有一次,黃旭華的女兒因為摔倒住進了醫院,妻子李世英怕打擾他的工作便將這件事情偷偷隱瞞了下來,結果,女兒在醫院一躺就是九天九夜。
當黃旭華回家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后,心中瞬間就涌起了一股酸澀的情感,他一邊流著淚一邊抱起年幼的女兒,作為父親,他的心中始終懷有愧疚。
后來,黃旭華的父親因病去世,當時黃旭華因為正在組織研發工作根本走不開,這讓他錯失了與父親見最后一面的機會,最終,也是黃旭華的夫人與家鄉父老替他料理了父親的后事。
在黃旭華父親的葬禮上,黃旭華的母親曾經向李世英打聽過兒子的近況。
但李世英卻強打著精神對婆婆說道:
“媽,您就理解一下他吧,旭華他們都是為國家做大事的人,自古忠孝不能夠兩全嘛!”
1987年,上海的一家雜志社在他們的刊物里刊載了一篇關于黃旭華的報告文字,出于對黃旭華事跡的敬仰和尊重,雜志社還特意給黃旭華的母親寄去了一本成品。
當黃旭華的母親收到裝著雜志的包裹后還感到非常詫異,因為她十分確信自己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從來沒有訂閱過什么雜志,但在核對完了收件人的信息之后,黃旭華的母親還是將包裹收了下來。
緊接著,老太太緩緩地打開了那個陌生的包裹,她看到雜志里居然寫著自己兒子的名字頓時便明白了一切。
黃旭華的母親看完介紹兒子事跡的文章之后已經是淚流滿面了,她忍不住將家里的其他幾個孩子叫到身邊,他想讓大家再陪他多讀幾遍這篇文章。
當著家中其他幾個孩子的面,黃旭華的母親一邊流淚一邊說道:
“孩子們,你們的三哥這些年是去做大事去了,你們可一定要理解他,不要怪他呀!”
“您放心吧,有三哥這樣的兄弟是我們的驕傲。”其他的幾個孩子也眼泛淚光地對母親說道。
當時間進入21世紀之后,黃旭華終于得以從第一線的研究崗位上逐步退了下來,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功勛卓著的頂級科學家。
退休之后的黃旭華非常熱衷于發掘后進人才,為此他還提議讓中國船舶公司設置了一份特殊的獎勵基金。
除此之外,黃旭華還向武漢市的青少年科普活動捐贈了超過100萬元的資金,這些錢都是過去幾十年自己和妻子省吃儉用攢出來的,他希望這些資金能夠被用于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
2019年,黃旭華因為卓越的功勛被黨和國家授予了共和國勛章,當黃旭華帶上沉甸甸的勛章時他激動得情難自抑,因為這枚勛章不僅是屬于他的,也同樣屬于那些曾經與他并肩戰斗的同事。
如今黃旭華老先生的事跡依然在激勵著中國的新一代科學工作者,每當人們回顧黃旭華的事跡時總能為他偉大而無私的精神而動容。
今天的中國正在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實現崛起和復興,以黃旭華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為此也付出了很多,而他們也正是和平年代里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
參考文獻:
1.黃旭華為祖國“深潛”30年 云南教育視界
2.隱姓埋名三十載的“中國核潛艇之父”——記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 禮贊功勛
3.國家勛章獲得者——黃旭華:國家棟梁 潮人驕傲 特別呈現
4.黃旭華:隱姓埋名30載 只為深潛獻宏謀 人物
今日頭條:央視新聞《中國核潛艇之父 “深潛”三十年的黃旭華》
https://www.toutiao.com/video/650384230352473345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