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一種應該“滅絕但又沒有滅絕”的遠古植物。
銀杏樹的存在時間可以追溯到2.5億年之前,是跟恐龍們一個時代的樹木。數(shù)億年前,銀杏樹是當時最為常見的樹木,后來則所剩無幾。全球范圍內(nèi),只有我國的銀杏得以保存到今天。
為什么說銀杏應該滅絕呢?
因為很難想象到銀杏是怎么活到現(xiàn)在的。
應該滅絕又沒有滅絕的遠古植物
銀杏樹的存活史就是一個奇跡。
其一,在植物學分類上,銀杏樹號稱“五代單傳”,它沒有“兄弟姐妹”甚至沒有任何“旁支”,大概率是都早早的滅絕了。
啥叫“五代單傳”呢?
我們一般把動植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銀杏屬于植物界裸子植物門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大多數(shù)情況下,綱的下面會有好幾個目,目的下面會有好幾個科,科的下邊會有好幾個屬。
例如蘋果樹,蘋果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薔薇科蘋果屬的果樹。在雙子葉植物下有48個目,薔薇目是其中之一。薔薇目下有290科,薔薇科是其中之一。薔薇科下有20-25萬種,蘋果又是其中之一。
而銀杏綱下只有1個銀杏目,銀杏目下只有1個銀杏科,銀杏科下只有1個銀杏屬,銀杏屬下只有1個銀杏。這就是所謂的“五代單傳”。
別的植物的分類圖大多都是這么畫的:
銀杏的分類圖大約就是這樣的:
每一代不知道是只進化出來了一個,還是其它的都“夭折”了,只有銀杏活到了現(xiàn)在。
其二,參與銀杏繁殖播種的媒介動物們都滅絕了。
銀杏是雌雄異株的,就是雄樹和雌樹之分。雄銀杏樹的樹冠比較瘦,雌銀杏樹的樹冠比較寬大。我們都知道,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要想繁殖和產(chǎn)生后代,有性繁殖是首選的。大多數(shù)植物是靠花粉的傳播來完成“交配”。
雄樹負責產(chǎn)生花粉,而雌樹則負責接收花粉并產(chǎn)生種子。
有些樹木是雌雄同株的,一棵樹上有雄蕊也有雌蕊,挨著比較近的話,刮一陣風,可能就完成“交配”了。
但雌雄異株的植物就比較麻煩了,尤其是像銀杏這樣高大的樹木,通常只通過風媒介來傳粉,非常不保險。一般都會有兩種以上的傳粉方式,通常是由一類或者某幾類昆蟲或者其他類動物來傳播花粉的。
而銀杏以前應該是有動物幫它傳播花粉的,如今已經(jīng)沒有了。因為時間太久,它的傳粉媒介們已經(jīng)陸續(xù)滅亡了。銀杏的繁殖就遭遇了巨大的挑戰(zhàn),淪落到只能靠著風來傳粉。
銀杏生活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它能存活到如今,真的是天大的奇跡。
銀杏為什么沒有滅絕?
與銀杏同時代的動植物大量地滅絕,為什么銀杏沒有滅絕呢?
其實銀杏之所以沒有滅絕就遵循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哲理。
這個哲理就是“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
銀杏的壽命非常長,已知的銀杏樹的壽命最長的可以有四五千年。銀杏這么長的壽命,就決定了它的“容錯率”很高。種群傳播不開來沒問題,只要個體壽命夠長,幾千年的時光里總有機會把花粉傳播出去。
然后,一代代的往下等。
銀杏就是靠著“能活”這一點堅持到人類來拯救它的。
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銀杏幾乎處于“絕望”之中,只能靜靜地待在那里等著跟其它遠古植物一樣滅亡。但人類出現(xiàn)后,人類的活動、人類的科技拯救了銀杏樹。讓銀杏樹從幾十棵變成了幾百棵乃至幾萬、幾十萬棵。
客觀上講,銀杏處于滅絕狀態(tài),但又沒有滅絕,是人類在它滅絕的途中,把它給撈了回來。
主觀上講,要不是銀杏堅持活下去,也不可能等到人類的出現(xiàn),也不可能有“奇跡發(fā)生”。銀杏在漫長的滅絕途中肯定不知道未來會有一個叫“人類”的生物,會冒出來拯救它。它肯定也看不到任何希望,周圍的“同時代生物”都沒了,仿佛整個遠古時代的世界都坍塌了。這樣的情況下,別的生物可能都直接放棄了。
但銀杏還是堅持活了下來。
然后就有了奇跡。
同樣也有一句哲理,當你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如果還能堅持下去,那么奇跡可能就要發(fā)生了。
生物史上有銀杏這樣的故事,人類歷史上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銀杏的存在證明了這個哲理,這個哲理又正在等著更多的人類去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