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靈活就業者,在選擇繳納社保的過程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額自主承擔所有的繳費比例和繳費金額。這也就意味著自己所付出的繳費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和在職人員相比,自己僅僅只需要承擔其中的1/3就足夠了,剩余的2/3都是由工作單位來承擔的。
作為靈活就業者,即便選擇最低的繳費指數,比如說養老保險選擇60%的最低繳費指數,醫療保險也選擇低標準來進行繳費,很多地區每年的繳費水平都已經接近2萬元的大關了,究竟靈活就業者選擇繳納社保是劃算還是不劃算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繳費水平高,個人享受到的待遇也會更高
雖然說每一年的繳費水平,它是不斷的提高的,但同樣有一點的事實,我們需要告訴大家的是,你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會變得更高,因為養老金的基數它是會更高的,所以說今后你也一定能夠獲得一個更高的退休養老金的收入,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們每一年退休的人群,它對應的養老金計算基數都是有所不同的,因為退休時間越晚,養老金的計算基數,相對來說就會變得更高一些,反之退休時間相對比較早的人,他的計算基數也就會比較低,所以說初始養老金的待遇也會受到直接的影響。
第二、進入個人賬戶一小部分,但我們依然可以享受統籌待遇
雖然說進入到個人賬戶僅僅只是一小部分,大約是我們繳費總額的1/3左右,好比你繳納了12,000元的養老保險費用,真正進入到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當中的余額,大概是4000塊錢左右,剩余的8000都會進入到統籌賬戶里面去了。
從表面看,我們不能夠直接去享受到統籌賬戶的待遇,但是我們應該往長遠來看,因為你當領取完成自己個人賬戶余額以后,你依然可以繼續享受養老金的待遇,那么此時所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就是統籌賬戶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統籌賬戶它不能夠直接看到,但是我們是能夠正常享受到的。
第三、靈活就業人員,也能夠享受社保補貼
作為靈活就業參保人員,是能夠享受社保補貼的基本條件,如果說你符合就業困難人員,并且在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階段,那么就能夠去申請相應的社保補貼,申請社保補貼以后,相當于是你繳費總額的2/3都能夠享受到相應的補貼待遇,就能夠大大降低和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和負擔。
所以在這5年的時間段內,我們不應該輕易的去放棄社保的繳納,如果你一旦放棄,就無法享受到相應的社保補貼,對自己而言不但是造成了累積繳費年限的減少,同時也無法享受社保補貼,這是得不償失的。
綜上所述
作為靈活就業者,在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前提下,是有必要繼續參保基本養老保險的,這是因為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越長,今后所能夠享受到退休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會更高,有些人比較猶豫的是劃算不劃算的問題,其實根本上來講最終受益的還是你本人自己,因為你可以有效的去享受到一份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說,對自己來講只會是劃算的。
感謝閱讀,每天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于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