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格的心理分析理論中,陰影被定義為人格中被自我排斥和無法被接受的部分,它被壓抑,在無意識中游走奔突,象征著心理結構中威脅主體自我認同的毀滅力量。被放逐到無意識領域中的陰影常常引起罪惡感,它是夢魘中的惡魔,是不倫的欲望和難以克服的惡習;它是格格不入的性格,是需要掩飾的缺陷,是從自我認同中被分裂出去的“第二自我”。陰影的戲劇功能在于挑戰英雄,就是成為英雄強有力的對手。陰影的強度決定了英雄的強度,陰影的深度則決定了影片的深度。很多時候電影需要壞蛋把英雄逼到墻角,在與死亡或者失敗僅有一步之遙的危急關頭,英雄的深層潛力才能被全部激發出來,故事峰回路轉。
在塑造陰影型人物時,一個重要的技巧是“人性化陰影”,即給陰影增添善良的、值得欣賞的一面,或者展現陰影脆弱的、情感化的一面。《蜘蛛俠1》中的反派綠魔奧斯本,是蜘蛛俠彼得好友的父親。作為一個一心科研的科學家,起初他一直對彼得非常友好,但為了保住公司,他不惜以身試藥。隨著彼得跨出命運的門檻,他也已經經歷了自己的日常世界,踏上了不可逆的“反派英雄之路”,并在雙重人格的支配下跟彼得正面相遇,成為邪惡反派,危機一觸即發。最終,綠魔死在了與蜘蛛俠的激戰中,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恢復了理智,成為慈愛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兒子懇求彼得守護自己身份的秘密。蜘蛛俠贏得了戰爭,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失去親朋的巨大遺憾。在所有的漫威電影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強大的反派力量。比如在漫威漫畫中,滅霸擁有無法超越的力量、?持久力、?恢復能力和敏捷度。?他的皮膚近乎無法摧毀,精神也近乎無敵。原本他收集六顆無限寶石,清除一半宇宙生命的目的,是為了贏得死亡女神的芳心。但為了讓陰影更加具有人性化而不僅僅出于簡單的善惡選擇,電影將滅霸集齊無限寶石的原始動機改編成是為了解決宇宙的資源短缺問題,并沒有任何個人目的。而且滅霸在電影中跟他的養女卡魔拉之間有著強大的情感羈絆,以至于當滅霸為了取得靈魂寶石犧牲卡魔拉時,觀眾從滅霸那張冷漠得無法看到血色的臉上看到了一位父親的憂傷。冬兵也是如此。他擁有美隊的戰友和勁敵雙重身份,在影片中,還有根據美國隊長的遺囑他被選為第二代美國隊長,繼續履行美國隊長職責的橋段。反派被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至于模糊了英雄和陰影之間的界限。相信在可以看見的未來,《雷神》中的反派洛基,這個“惡作劇之王”,有很大概率會成為新的超級英雄。因為電影中的他,性格狡猾、兇狠毒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詭計之王,但同時也是個悲情角色,說到底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比哥哥強,而他內心其實也從未放棄過對哥哥的愛。
總之,陰影越來越有血有肉,我們的英雄也日益強大,他們沖過重重障礙來到“洞穴”的最深處。面前是陰暗又強大的敵人,身后已經沒有退路。嚴峻的考驗、故事階段所有魔力的根源,在于英雄必須劫后余生。死亡的陰影籠罩了英雄,但是,英雄并沒有束手就擒,他騙過了死神,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更重要的是,與死神的相遇,促使英雄發生了質的飛躍。在嚴峻的考驗中,英雄從被動地做出反應,轉為主動地做出抉擇;也正是主動地選擇為他人犧牲自己,促使他由凡人真正成為英雄。嚴峻的考驗在心理層面象征著通過打破原有的“自我”,從沉睡狀態中重新被喚醒,生命的完整性開始顯現出來。英雄超越了有限的理性認識,在普遍的聯系中把握萬物。神性的注入從這里開始,換句話說,“短暫的死亡促使英雄在神的椅子上小坐片刻”。
英雄是具有自由意志的行動著的人,行動(action)是指在意志和需求的驅使下做出的選擇或動作。英雄的行動推動著故事不斷向前發展,“故事里的主人公有很多機會半途而廢,但是他們并沒有。他們決定勇往直前,因為他們抱著一種信念”。而最后,英雄能夠贏得人們的尊敬,并不是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力量,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為了他人、集體或者某種信念和價值犧牲自己,自我犧牲是英雄最主要的特征。于是《蜘蛛俠1》里,一心愛著MJ的彼得最終為了承擔起蜘蛛俠的責任而拒絕了MJ的表白。他與最初自私的自我決裂,使他終于真正成長成了一個英雄。在這之后,漫威的超級英雄們一個個前赴后繼,直到鋼鐵俠最終在女兒愛你千千萬萬遍的低喃中撒手人寰。漫威的超級英雄世界終得圓滿。在當下全球低迷的經濟狀態下,隨著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不斷生產,《千面英雄》的傳奇在各個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相繼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