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會見西非薩赫勒國家聯盟三國外長后表示,俄羅斯將與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建立年度外長級會晤機制,每年定期舉行四國領導人會談。拉夫羅夫還表示,俄方將協助三國提高其武裝部隊的作戰能力、幫助培養軍人及執法部門工作人員,并繼續在農業、能源等領域同三國開展合作。可以說,此次會晤對俄羅斯布局西非至關重要,而與俄羅斯合作的加強,也將推動薩赫勒國家聯盟進一步擺脫其前殖民宗主國的影響。
對俄羅斯而言,其在西非的布局可以被視為俄烏沖突的“衍生品”。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一邊倒”地支持烏克蘭,其中法國尤為積極,不僅大力支持歐盟制裁俄羅斯、對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還提出組建“維和部隊”援烏。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著重在此前被視為法國“后花園”的西非國家布局,其針對法國的戰略意圖可以說十分明顯。
作為曾經的法國殖民地,西非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深受法國影響甚至控制。然而,隨著近年來西非國家政府和民眾對法國的不滿情緒日益強烈,法國在西非的影響力開始加速衰退,被迫放棄了在西非的部分經濟和軍事存在。俄羅斯此時在西非開辟針對法國的“第二戰場”,不僅能打破歐洲國家在經濟等領域的制裁、擴大俄羅斯在西非地區的影響力,還能獲取更多資源和市場。薩赫勒國家聯盟總人口7200萬,其可以成為俄羅斯在非洲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同時,通過與三國的礦產和能源合作,俄羅斯不僅能夠通過出口技術、設備獲利,還能對非洲出口到歐洲的一些關鍵礦產形成控制。
此外,以“瓦格納”為首的俄羅斯雇傭兵團在非洲一直十分活躍,被稱為“俄羅斯插入非洲的一柄利刃”。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一度減少了雇傭兵力量在西非的部署,但隨后就有烏克蘭安全部門人員在馬里同當地武裝組織合作,給俄雇傭兵部隊造成嚴重損失。因此,俄羅斯加強與薩赫勒國家聯盟的軍事合作,也有打擊烏克蘭安全部門在非洲的布局,以及保證俄雇傭兵部隊在非洲的作戰能力和影響力的考量。
對薩赫勒三國來說,獲得來自俄羅斯的支持,則是其對抗它們國內叛軍和極端勢力、西非經濟共同體(西共體)和法國的現實需要。
首先,薩赫勒三國政局一直不穩,并面臨嚴重的恐怖主義威脅。過去,這些國家普遍依賴法國軍隊維持國內政局穩定、打擊恐怖組織。法國撤軍后,這些國家的安全形勢并未改觀,自主軍事能力亟待發展,來自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和培訓也就顯得至關重要。其次,馬里、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三國在軍事政變后上臺的軍政府,遭到了來自西共體的抵制,三國隨后宣布成立薩赫勒國家聯盟,并退出西共體。獲得來自俄羅斯的援助,不僅可以鞏固軍政府對國內政局的控制、增強薩赫勒國家聯盟在軍事上對抗西共體的底氣,更能緩解其面臨的經濟壓力。最后,雖然法國在西非進行“戰略收縮”,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不會馬上消失。與俄羅斯進行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也可能成為其“去殖民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與薩赫勒國家聯盟合作的深化,是西非局勢變化的關鍵節點。面對俄烏沖突后西方制裁壓力,俄羅斯通過軍事支持、能源合作及政治聯動,在法國影響力衰退的西非填補權力真空,既開辟反制歐洲的“第二戰場”,又打開了位于非洲的全新市場。薩赫勒國家則借助俄軍事培訓和安全保障應對恐怖主義威脅,并依托俄羅斯的力量削弱法國的影響力,重塑區域力量對比和話語權分配。當然,四國“以政治和安全合作為紐帶、經貿和能源合作為驅動”的戰略協作成效仍需時間檢驗,但毫無疑問的是,非洲地緣政治重新“洗牌”的時代已經到來。(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