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中盧凌風的人物原型應該是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且是唯一活下來并改姓李的孩子。
713年,李隆基賜姑姑太平公主自盡,公主長嘆說:“三年前我助你殺韋后,立你的父親為帝,如今不但殺我,還要殺盡我一家。”一旁的薛崇簡哭著說:“我早就勸母親不要和陛下作對,現在太上皇求情也沒有用!”太平公主聽罷,拔刀自刎。
唐朝是一個紅妝時代,正如蒙曼老師所說四個女人差點改寫了歷史,從武則天之后,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女性人物都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并為那一種可能而欣喜若狂,付諸行動,哪怕代價慘痛。
那么太平公主是如何卷入這場紛爭的呢?
武媚娘和丈夫唐高宗并稱為二圣的時期,她的母親楊夫人不幸病逝,武媚娘十分悲傷,但她的身份不允許她親自入道給母親祈福,于是,她轉頭看見了自己的小女兒,面容乖巧,形式舉止也頗為得體。
于是,武媚娘靈機一動就給小女兒送入道觀修行,替楊夫人修冥福,并賜號太平。這就是太平公主的由來。但是,太平公主畢竟還小,而且深得高宗和媚娘的喜愛,兩個人到底是沒忍心真給小娃娃送出去,只是掛了名頭,依然養在宮里。
誰承想,十二三歲的太平公主轉眼就讓吐蕃人惦記上了。吐蕃打不過大唐,便想和大唐聯姻,締結友好關系,當時大唐能出嫁的公主也不多,而吐蕃人又聽說太平地位高,指名道姓地要娶她。
和吐蕃的地理位置相比,道觀此時卻成了最好的去處。武媚娘為了留住女兒,干脆讓太平公主真的出了家,去了道觀,如此才堵住了吐蕃人的嘴。
入道的時候太平畢竟還小,權當是過家家。可女孩總有長大的時候,所謂的少女懷春,到了一定的年紀那面心中悸動,對愛情充滿幻想。
于是,十五六歲的太平公主穿上男子的官袍對著皇帝一通舞蹈,媚娘和高宗還不解其意沒開玩笑道:“你一個女孩又當不了武官,快別胡鬧了!”太平公主嘻嘻一笑,“那父王可以賞賜給駙馬啊。”
如此,二圣才知道女兒長大了。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十六歲的太平見到薛紹的時候也是心動的吧,當時武媚娘嫌棄薛紹的嫂子出身不高,怕家族和太平身份不匹配,還想逼著薛紹的哥哥休妻,而薛家也同時擔心太平公主身份太高貴,怕給家族帶來麻煩。
皇族不想下嫁,薛家不想高娶,各有理由,卻不想一場盛大的婚禮結束,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感情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相處得很好,舉案齊眉,鶼鰈情深。
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循規蹈矩,賢惠有禮,這是太平公主難得的溫良恭儉時期,也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個階段。
可惜,七年后出事了。那時候她的二兒子剛滿月,這個孩子就是薛崇簡,她和薛紹愛的結晶。
薛紹的兄長參與謀反被武媚娘誅殺,牽連薛紹一同入獄,太平公主懇求幕后看在襁褓中薛崇簡的面子上,饒過駙馬。
可武媚娘還是絕情地將薛紹餓死在獄中。
太平公主的愛情和婚姻就這么被摧毀了。
武媚娘此后一直在謀劃登基,也許是為了保護太平公主,她將女兒嫁給了武攸暨,女兒大婚兩個月后,武媚娘正式登基。
太平公主從此轉性,其之后的作風也算是臭名昭著,還曾同武媚娘共享男寵,也算是荒唐至極。
薛崇簡長得很像父親,眉目清朗,長得很好看,太平公主很喜歡他,對他悉心培養,寄予厚望。
薛崇簡幼年和表兄李隆基關系匪淺,兩個人經常一起玩耍,也是這段情誼保住了薛崇簡的命。
后來,安樂公主和韋皇后鋌而走險,臨淄王李隆基領兵平叛,太平公主和薛崇簡在奪回李唐上貢獻很大,尤其是薛崇簡堅定地跟隨李隆基,忠心不二。
可是,太平公主的野心不止于此,她最滿意的兒子不支持自己卻支持政敵,她不甘心。于是,太平苦口婆心地拉攏兒子薛崇簡,反被薛崇簡教育:“母親不要太執著,放棄吧!”
太平公主和薛崇簡理念不合,經常鞭打薛崇簡。
母親打兒子天經地義,薛崇簡心中有怨恨卻不敢反抗,此事傳到李隆基耳朵里,卻又成了保命符。
太平公主被圍時,李旦親自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堅持要斬草除根,連帶著那些古表親的兄弟都除掉,卻唯獨放過了薛崇簡。他賜薛崇簡為李姓,留任原職。
薛崇簡的后半生就比較平淡,保住了命,卻被李隆基送出了長安,后半生庸碌郁悶,724年病逝袁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