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經濟日報,謝謝。
市場昨(6)日瘋傳川普政府開啟關稅「人道走廊」,釋出豁免條款關鍵條文「9903.01.34」,銷美產品美國價值占20%以上,美國價值部份免稅,惟深究美方相關條文后,美國價值認定基準仍是「美國制造」,并非美系廠商供貨即可獲關稅豁免,臺積電美國新廠更將扮演「救世主」。
市場原期盼美方「9903.01.34」豁免條款為電子業點亮關稅戰陰影下的一盞明燈,惟業界分析,若川普真的讓美系廠商供貨就可獲得關稅豁免,不會在宣布對等關稅后四天后才被臺灣網民「挖到寶」并大肆流傳,知名外媒早就大舉報導。
根據白宮釋出的關鍵條文「9903.01.34」,要符合「Made in USA(美國制造)」而非「Made by USA(美國血統)」,且整機占比二成以上才能符合美國價值部份豁免關稅。
業界分析,美方確實開出豁免條件,就目前關稅沖擊臺灣最嚴重的電子業來看,若要取得美方部份關稅豁免資格,由于處理器、繪圖芯片等高速運算應用芯片只要單一元件就占筆電、伺服器以及蘋果iPhone等終端裝置價值比重超過兩成,從芯片端突圍最快。
唯一的解方即透過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州廠供應芯片,即臺積電美國廠將是帶領科技巨頭與筆電、伺服器、蘋果鏈降低關稅沖擊要角,扮演「救世主」角色。
臺積電正如火如荼加快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產能布建,上半年月產能可達2萬片,目標年底至少倍增至4萬片。據了解,蘋果仍為臺積電美國新廠最大客戶、掌握最多產能,其次為高通,再來才是英偉達等其他廠商。
法人看好,臺積電美國廠產能將成「拯救全村的希望」,蘋果供應鏈可望率先解決燃眉之急,PC鏈、AI伺服器代工鏈也可望陸續降低部分沖擊。
美國川普政府5日起對全球多國全面加征10%關稅后,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發布指引表示,若有產品在美國生產含量的金額占比為至少20%,則產于美國部分將豁免10%關稅,至于9日生效、對各國課征額外對等關稅的報關指引,將另行宣布。 CBP指引是要厘清產品報關原則,并公布幾個例外情況,其一為「9903.01.34」條款,若有產品在美國生產含量金額占比至少20%,則產于美國的部分將豁免關稅,但非產自美國的內容物仍須被加征10%關稅。
業界指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暫時持續有效,在其框架下的商品范圍包括電腦、筆電、手機、伺服器及AI伺服器,但前提是這些產品必須符合協定的原產地規則,若這些產品完全在北美生產或滿足特定區域價值含量要求,才能免關稅進美國。
美國廠量產后僅占營收1/3
據《金融時報》,臺積電執行長魏哲家成功讓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暫時放下對臺積電的施壓,但尚未能讓投資人信服其應對當前貿易風暴的策略。
魏哲家于3 月3 日宣布在美國追加投資1,000 億美元,暫時平息了川普對臺灣「竊取」美國半導體事業的指控。相反地,美國總統現在表示,臺積電的額外投資將使「相當大比例」的芯片制造回到美國本土。
但投資人反應冷淡,臺積電ADR 股價自1 月川普就職后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已跌逾17%。他們的憂慮主要來自兩方面:若臺積電未能達成川普的高期望,川普可能再度向其施壓;美國制造的快速大規模擴張可能拖累臺積電一向優異的凈利率。臺積電對于如何及何時投入額外的1,000 億美元,以及具體用途,未透露太多細節。
這與臺積電五年前在川普第一任期時首次承諾投資亞利桑那州產能時形成對比。臺積電當時公布了動工日期、將使用的制程技術,以及商業量產時間和預計產量。 2022 年底公司將投資計畫提高至400 億美元,2024 年4 月再提升至650 億美元時,也提供了類似細節。
但這次,公司僅表示將在原定的三座晶圓廠之外再增建三座,并額外建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在同一基板上封裝多顆芯片——這對AI 高階芯片至關重要,但目前在美國尚未完全具備這項技術能力。
貝恩咨詢合伙人Peter Hanbury 表示,「他們原本就計劃在這里建多座晶圓廠,這次的重點是他們是否加快了進度?我會持保留態度。」「不過,先進封裝廠確實不在原先規畫內,因此可視為額外的新制造產能。」
臺積電的研發投入也未出現重大變化。公司表示,在亞利桑那州承諾建立的「研發團隊單位」僅用于對已量產的制程技術進行增量調整,而非開發尖端新技術。
Hanbury 表示,「研發仍留在臺灣,這是臺積電的一大挑戰。」他補充稱,無論是臺積電、英特爾(Intel)( INTC-US ) 或三星(Samsung),「幾乎沒有任何情境下,半導體公司會將研發搬遷到新的地理區域。」
接近臺積電的消息人士表示,新增的1,000 億美元僅是對長期規畫的預估成本,白宮的公告更多是展現意圖,而非正式承諾。
臺積電早在2020 年就購買了足夠土地來興建六座晶圓廠。一名熟悉計畫的人士表示,「我們一直表示這是為了未來擴建,」「現在我們的第一座晶圓廠已進入商業生產,且良率不錯,我們可以繼續展望未來。」
不過,臺積電從美國政府壓力與威脅中能獲得的緩沖時間仍不明朗。川普一再表示,他希望對進口半導體征收關稅——這將提高臺積電客戶如蘋果和英偉達的成本,并可能促使他們要求臺積電分擔負擔。
目前預計華府將延后對芯片加征關稅,直到4 月2 日宣布「對等關稅」后再做決定。業界專家認為,這項延遲可能是因為對半導體零組件征稅的技術挑戰。一名美國官員表示,川普的「半導體關稅議題已被更大的貿易議程所取代。」
一些人認為這種緩和只是暫時。臺積電某家客戶的高層主管表示,「川普必須透過關稅持續施壓,才能迫使臺積電及其他業者確保承諾落實。」「他顯然喜歡1,000 億美元這個數字——但別指望這就足夠。」
即便如此,臺積電的美國擴張仍遠不及其在臺灣的投資。該公司計劃在臺灣再建10 至11 座晶圓廠。Bernstein 分析師估計,即使全部完工,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的產出最多只占其2030 年代初期總營收的三分之一。
美銀大中華半導體研究總監Brad Lin 表示,「如果這1,650 億美元都投入,我們可能達到的產能…… 大約是臺積電2026 年底先進制程總產能的23% 至28%。」但他補充,由于建設時間會遠超2026 年底,「實際比例應該會更低。」
Brad Lin 表示,「我不認為全球任何公司能同時擴建六座晶圓廠,尤其是在美國,」他并指出,設備與人力可能成為瓶頸。
此外,臺積電必須謹慎規劃美國擴張,以免對獲利能力造成過大影響。 Bernstein 分析師計算,亞利桑那廠目前仍在虧損,未來要維持臺積電整體毛利率超過53% 的預測,這些晶圓廠在2030 年代初期須達到40% 的毛利率。
長遠來看,前景較為樂觀。臺積電高層表示,公司必須在海外擴張,因為臺灣在工程師人才、土地、電力與水資源方面的限制,使其在本土的成長空間有限。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87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