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開學,一場前所未有的“雙休潮”席卷而來。
全國范圍內的公立高中全面推行雙休制度+取消晚自習,高中生們擊掌歡慶,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解放日”。
而當初為了“減負”轉軌國際學校的學生卻傻眼了:“我們才轉到國際學校,結果公立生比我們更輕松?這波‘雙休潮’,我們虧大了?”
過去,公立高中生“5+2”“白加黑”的作息讓不少家庭選擇轉軌,圖的就是更靈活的課程和更少的應試壓力。如今,隨著新政落地,公立生周末徹底解放,晚自習取消,作業量縮減,而國際生依然要面對:
?周末模考、托福雅思沖刺
?晚自習照常,甚至加碼科研/競賽
?IB/AP/A-Level課程壓力絲毫未減
國際高中生集體破防!雙休的風什么時候才能吹到國際高中?未來國際教育會不會也迎來“減負”改革?
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對一咨詢。(可加V:amoshuojiaoyu)
全國公立高中“雙休”現狀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公立高中的學習模式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考試機器"。
學生們每天面對的是:突如其來的課堂抽查背誦、永遠寫不完的作業、一場接一場的考試測驗……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成了奢侈。
深圳某重點高中的張同學曾在周記里寫道:"我們的作息比996還狠——5點40起床,22點30熄燈,周末補課,節假日模考,連生病請假都要補雙倍作業。"
這種高壓模式還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惡性循環:學校之間互相較勁比升學率,老師不斷加碼作業量,校外輔導班則趁機搶占學生所剩無幾的休息時間……
教育,就這樣陷入了一場沒有盡頭的"內卷"競賽。
直到雙休制度的執行,這套運轉多年的高壓模式才被按下暫停鍵。
目前,全國多地高中已經陸續落實這一政策:
1、廣東:部分地區已發布政策逐步取消晚自習,高一高二周末雙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習。
2、河南:高一高二周末雙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習,非寄宿學校取消晚自習,寄宿學校的晚自習不超過2.5h。
3、江蘇、浙江:高一高二周末雙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習,非寄宿學校取消晚自習。
4、安徽:試點“大周雙休 + 小周半天”模式。
5、河北:推行“5+2”彈性學制(5天在校 + 2天線上答疑)。
6、湖南:明確禁止高中學校在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補課,建立舉報平臺,部分學校已經開始雙休。
可見,公立教育的減負步伐正在加快,學生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休息、發展興
趣愛好或自主安排學習。
當然,這一政策也引發了不少的熱議。部分家長表示支持:
“有利于給孩子自己花時間查漏補缺,針對性地復習。”
“應該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在的孩子如果不雙休的話,以后到了社會也沒雙休不崩潰嗎?”
“父母不在身邊的、農村去縣城上學住校的,周末放學了去哪?逛街、網吧、早戀、玩游戲,家長哪有時間天天盯著?”
部分家長則持反對意見:
“雙休就是給家長增加負擔!”
“浪費時間,離得遠的時間都在路上,回來也就多吃兩頓飯。”
屏幕前的家長覺得呢?
公立高中都雙休了,
國際學校還在“711”?
那邊體制內高中正在減負,這邊的國際學生卻在“卷生卷死”。
在國際學校的招生簡章中,"全人教育""個性化培養""國際化視野"等詞匯總是
格外吸引家長眼球。
然而拋開這些光鮮的標簽,國際高中生的生活實則是高強度的'711'模式:每周學習7天,除去睡眠、飲食和洗漱時間,每日凈學習時長普遍超過11小時。
比如深圳的國際學校。
雖然8點上課,但很多學校要求提前半小時到校早讀或自習,想多睡會兒?基本沒戲。
中午沒有午休,只給40-60分鐘吃飯,下午的課表無縫銜接。
下午放學早,但晚自習、社團活動、競賽班、標化培訓一樣不少,真正能休息的時間往往拖到晚上11、12點。
為了完成IB的EE(拓展論文)、AP的大作業或國際競賽備賽,熬夜到凌晨2-3點是常態。
公立學生周末可以休息,國際生周末也雙休,但要趕SAT/托福集訓、模考、科研項目,甚至跨時區上網課。
日常考試再正常不過,課堂小測、單元小試、學科考試、基準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等,一大堆。
寒暑假不是用來放松的,而是沖刺夏校、實習、志愿者活動的黃金期,否則申
請履歷就會“不夠亮眼”。
最恐怖的是,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節奏,還往往只能依靠自我驅動去卷,老師不會像體制內那般逼你學習,但學生會不得不逼自己“內卷”。
當然,內卷是真的激烈,但升學結果也是真的牛。每年都有大批國際學校學子斬獲世界頂尖名校的錄取offer,甚至不乏一人手握多封頂尖offer的“收割機”案例。
換句話說,這種“卷”確實帶來了更高的升學天花板,如果你的目標是美本藤校&top30,或者英國的牛劍G5,誰又能忍住不加入這場競爭呢?
當公立學校開始減負,
未來國際賽道家長會“退潮”嗎?
說到雙休政策,阿Mo又想到了一件事。
上周和一位家長聊天時,她突然拋出一個靈魂拷問:“現在公立高中周末都不補課了,我花30萬一年送娃讀國際學校圖什么?”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撕裂她的認知,也是在撕裂很多國際學校家長的共識——畢竟,當初一部分家長選擇國際路線,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減少孩子的部分壓力,尋找一條更適合孩子發展的道路。
而當體制內教育開始松綁,曾經“逃離公立”的終極理由正在漸漸失效。
那么,這是否會讓這些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甚至放棄國際路線,回歸國內高考體系呢?
其實,不乏少數家長在公立高中減負后,對原本選擇的國際路線產生了動搖。他們認為,孩子現在在國內的學習壓力小了,教學質量也越來越高,如果國內的教育環境能一直保持這樣的良性發展,走體制內路線也無妨。
但是,更多的家長,還是堅定地選擇了讓孩子走國際路線。
因為他們更看重國際教育的多元化和個性化教育模式;而且,國際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讓孩子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歷史和價值觀,有助于孩子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再者,政策調整的只是高中周末補課,國內升學競爭的實質壓力依然存在。小升初的擇校焦慮、中考的分流壓力、高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些根本性的矛盾其實并沒有改變。
為了升學,即使學校不補,家長轉頭也會忍不住把孩子送進培訓機構。
既然終究要卷,不如直接選擇國際賽道——至少爬藤、沖牛劍的競爭池子更小,未來出路也更廣。
很多家長也有在問:既然國內、國際兩條路線都卷,那這二者又有什么區別呢?
其實,國內升學是"不得不卷",不卷就沒學上;而國際教育是"主動選擇卷",卷了就能離心中的夢校更近。
而國際生們更關心的,國內教育在提倡“減負”,那國際學校會不會也跟著降低學業壓力?從目前來看,國際課程的體系特點其實決定了它的高強度學習模式短期內不會改變。
因為國際生的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對手不僅是本校同學,還有全世界的申請者。只要海外名校的選拔標準不變,國際教育的“卷”就不會消失。
想進頂尖大學,光有高分不夠,還得有科研、競賽、社團、領導力等“軟實力”;英美名校錄取率逐年降低,學生必須更拼才能脫穎而出。
如果您有意向讓孩子選擇國際賽道升學,但又無從下手,可私聊我一對一咨詢,給您一些專業的幫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灣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主筆阿Mo,分享最新擇校升學情報,深度解讀學校及教育,為大家輸出最實用、最及時的擇校升學干貨。
關于教育、擇校、升學等,如果你有任何話題想討論,可以小窗私聊,獲取更多一手擇校升學資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