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劉已粲
春日暖陽灑在山西大寧的羅曲村。在文化廣場前,幾個村民正圍在一起,對著新豎起的一個柱狀東西指指點點。
“這新玩意兒是啥呀?”見村主任馬海娟走來,村民好奇地打問。
馬海娟揚了揚手里的說明書:“這是充電樁哩!就像咱在手機視頻里看到的,那些掛綠牌牌的車,都靠它‘喝飽電’。”
“電動汽車?那是城里的玩意兒……”有村民撇了撇嘴。
就在這時,一輛嶄新的電動汽車緩緩停下,常跑外頭的村民任登峰從車里探出腦袋:“這電動車,將來村里會越來越多。這種車保養(yǎng)簡單,電費也便宜。”
馬海娟接過話茬:“還記得過年時不?城里的孩兒開新能源車回來,村里沒有充電的地方,只能跑到縣城四處找充電樁……”
“好是好,就是這風吹雨淋的,不會漏電吧?”人群中又有人提出擔憂。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