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明節當天,中國正式拉響了對美國的新一輪貿易戰。對等報復美國關稅政策,對原產地美國的產品,對等加征34%關稅。然而,當我真正看到中國新一輪報復關稅的列表項目,卻非常感慨。通過幾代人的奮斗,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國運博弈被推至高潮??此坪唵蔚臄底謱Φ缺澈?,實則是工業化進程的終極較量。
我們先從美國這邊的關稅項目說起。特朗普的目標?;炯性诹斯I產品和科技產品類,比如高性能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產品、航空產品、生物醫藥、農機產品和工業機器人之類,總價值600億美元的范圍。我們從這些欄目就能知道,完全是中國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之后,對美國本土產業的沖擊,競爭不過了,開始玩下三濫了。
而中國這次的對等報復內容,卻基本集中在農產品、果干、葡萄酒、花旗參、肉類和廢鋁等項目。說白了,當前的中國,對美國的進口依賴已經少之又少,唯一的科技類產品,半導體。而后者美國也不敢賣了。
從這兩份關稅項目的對比,真的非常令人感慨。前者,暴露了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困境:試圖通過打壓中國科技產業維持霸權,卻忽視自身早已喪失全產業鏈控制力。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對華大豆出口額僅為90億美元,較巔峰期暴跌95%。這種“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的策略,如同19世紀種植園經濟對抗工業革命般荒誕。而后者,直接瞄準美國僅存的優勢領域——農產品、頁巖油、液化天然氣。是中國幾代人的奮斗和努力,讓中美之間的對比“桑海滄田”。成就了這樣一場看著像是工業國對農業國的“戰爭”。
很直觀的說,關稅戰的硝煙中,一個更深刻的命題浮出水面:國家的命運取決于產業升級的決絕。美國的失敗不在于關稅稅率高低,而在于其將經濟戰略異化為政治表演,企圖用農業時代的“關稅壁壘”阻擋工業文明的浪潮。反觀中國,從“兩彈一星”到芯片突圍,幾代人的技術攻堅在今日關稅戰中轉化為戰略定力。當ASML被迫向中企出售28納米光刻機時,這場博弈早已超越貿易范疇,成為文明進階的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