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4月1日文章,原題:為什么老朋友會勾起我們兒時“最差的一面” “我們還是小時候的樣子,這很有趣。”現下熱播美劇《白蓮花度假村》中,主人公之一勞麗對她的兩個老朋友這樣說道。這3個女人從小學就是朋友,她們總是互相“攀比”,但又形影不離,40多歲的她們仍然保持聯系。這次她們一起到度假村旅行,重現了高中閨蜜小團體的熟悉模式——彼此稱贊、背后八卦,甚至因男人產生矛盾。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圣貝納迪諾分校心理學教授凱利·坎貝爾表示,老朋友可能也會讓你重新產生兒時自我懷疑的不健康心理。童年友誼形成時,人們(尤其是女性)通常自尊較低。在那個年齡段,我們喜歡拿自己和朋友作比較,希望得到外部認可。如果這些不安全感沒有隨著成長得到解決,成年后與舊友相聚時可能會重新陷入競爭和自我懷疑,甚至感到不適或被束縛。
此外,一個人在老朋友眼中的角色,可能很難發生改變。在劇中盡管勞麗她們在事業和生活上各自發展,但再相聚時,舊有的角色分工依然存在,例如一人仍然掌控決策,另一位依舊被動配合。而在劇集之外,很多觀眾也與勞麗有著相似的經歷。28歲的薩莎是一名電影布景助理,她有3個4歲就認識的朋友。兒時她內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時,總覺得她們“霸道”。長大后,薩莎已經學會敞開心扉,但和那些老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她又會變回安靜的那個人。
長久的友誼需要通過定期交流、分享生活等方式來維護。如果你的老朋友不了解你目前的生活細節,在你重新聯系他們時,“關系倒退是很自然的”。坎貝爾建議,要么坦誠溝通,表達對關系的感受,給對方機會調整;或者果斷放手,如果這段友誼已不再值得。(作者艾麗莎·哈里達薩尼·古普塔,王月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