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特朗普在全球放大招,所有人都盯著我們,能否接招。
在這個背景下,有件事必須要聊一聊,雖然我們很低調,沒怎么宣傳,但外網都在傳,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已經成功改寫了現在的中國經濟格局,而未來十年,隨著中國制造2035的啟動,我們又將達成什么樣的目標呢?
我認為,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成功,中國的 "制造業突圍戰" 正式進入下半場,關鍵就是看后面的中國制造2035。
先看一組硬核數據:中國制造業規模已經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是美國的2倍,這事我們過去十年,取得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咱們出口產品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貨只占 15%,和我們的工業規模嚴重不匹配,這是我們未來十年,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搞中國制造2035,目標一定就是在高端制造業上,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新的中心。
邏輯很簡單,你要發展高科技,搞新質生產力,你就必須打破西方在這個位置的壟斷,人家也不會坐以待斃,乖乖等著你超越。現在歐美國家搞 "小院高墻" 封鎖咱們,表面上看是芯片、AI 這些高科技領域在打架,實際上是全球經濟主導權的生死戰,這和當年美蘇冷戰,爭奪全球政治主導權是同樣的邏輯,如果你不抱著打敗對手的決心,你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說,今天特朗普和我們打貿易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他也會是別的美國總統。既然不可避免,倒不如積極迎戰,勝利的關鍵,就是讓中國制造2035取得成功。2035年的目標不僅是規模與數量的超越,更是技術體系、產業生態和全球話語權的全面重構,這一進程既需要直面外部封鎖的挑戰,也要破解內部結構性矛盾,我認為其核心邏輯,在于這四個維度:
其一是要從“追趕者”到“規則制定者”角色的轉換,實現我們的技術突圍,現在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量子通信等領域的突破已形成示范效應
其二是從“外依存度”到“自主可控”,中國制造業的獨特優勢在于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但但高端環節的對外依存度仍存隱患,強化內循環強化,優化國際布局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走的路。
其三是從“政策驅動”到“市場賦能”,一個技術是否成功、一個產業是否落地,關鍵就是看有沒有形成生態市場,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參與其中,并且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受惠才行。
其四是從“被動防御”到“主動破局”,美國現在著重搞技術脫鉤,中國需以“非對稱競爭”開辟新賽道,既要建立“技術防火墻”,防止技術溢出,又要和新興市場綁定,同時重點培養人才團隊。
這場突圍戰,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唯有殺出一條血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