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廣州的老田滿心焦急,自家那套120平的房子,看房者寥寥,即便有人來看,也是瞧一眼便搖頭離去,連議價的興致都欠奉。
究其原因,房屋格局不佳,僅一個衛生間,陽臺還被管道占據,得房率低至60%,電梯設計也不合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周邊新樓盤按照全新標準打造,空間寬敞、設施完備,吸引了眾多購房者的目光。
老田的遭遇,正是當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縮影,隨著兩會對“好房子”標準的首次定義,以及住建部相關規范的即將施行,房地產行業正步入一個全新的買方主導時代。
01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首次對好房子標準予以明確,這一舉措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房地產市場激起千層浪。
即將于5月1日施行的住建部《住宅項目規范》,更是為好房子制定了詳盡的衡量準則。
新規對房屋層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規定臥室凈高需達2.6米,整體層高3米起步,陽臺欄桿提升至1.2米,有效杜絕了開發商建造“鴿子籠”式住宅糊弄消費者的現象。
以成都某樓盤為例,原本規劃層高2.8米,在新規出臺后,不得不重新調整設計,將層高提升至標準高度。
同時,新規強制要求4層及以上住宅必須配備電梯,且電梯內部空間要能滿足擔架、輪椅順暢通行,極大提升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在隔音降噪方面,新規使墻體和樓板的隔聲性能大幅提升,為居民營造更為靜謐的居住環境。智能化設施也成為住宅標配,5G覆蓋公共區域,空調外機、垃圾桶等都有合理規劃。
深圳某智慧小區借助智能化管理,居民生活的便捷程度顯著提高。
這些標準的出臺,徹底扭轉了過去20年開發商主導市場、消費者被動接受的局面。
如今,不達標的房子將難以進入市場,買房人真正成為了“甲方”。
02
在存量房數量龐大的當下,中央為何要大力推動開發商提升房子品質呢?這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戰略考量。
首要目標是化解新房庫存難題。
目前,全國住房總量龐大,空置率超過20%,大量房屋閑置。通過推出高品質住宅,吸引消費者以舊換新,能夠有效盤活市場,消化庫存。
例如杭州某區域,在高品質樓盤入市后,房屋成交量顯著上升,庫存得到有效去化。其次,這一舉措有助于緩解城市土地財政壓力。
2025年一季度,土地出讓金大幅下滑23%,嚴重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提升新房品質,能夠增加土地附加值,吸引消費者承接高價地,為土地財政注入活力。
再者,推動房地產行業品質升級,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
房地產關聯上下游50多個行業,通過升級建材、引入智能家居等,能夠帶動高達40萬億的消費,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比如,智能家居市場隨著房地產品質提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可以看出,推動好房子標準落地,是激活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一招。
03
隨著好房子標準的落地,房產市場將發生重大變革,這將對財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新房在居住體驗上全面碾壓老舊住宅。新房憑借3米層高、全明戶型,空間開闊,采光通風俱佳;而老舊小區往往暗廳窄衛、空間局促。
以北京某老舊小區為例,周邊新建高品質樓盤后,其房價下跌了20%。新房在安全屬性上優勢明顯,1.2米的防墜欄桿、符合無障礙標準的電梯,為有孩子的家庭和養老群體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自然成為這類人群購房時的首選。
從金融價值來看,品質決定價值。
幾年前,北京某高端樓盤因層高達到3.3米,相比周邊樓盤溢價率高出15%。
這表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高品質房產具有更強的保值增值能力。那些持有多套老舊小區房產的房東,未來可能面臨房子滯銷,甚至需要倒貼物業費的尷尬境地。
面對這樣的市場變化,普通買房人該如何應對?
言叔給出三條建議:
一是果斷拋舊換新,手中持有遠郊盤、老破小的,應盡快通過平臺出售,即便降價30%,也要趕在新政全面實施、市場同類房源大量涌出前出手,避免資產大幅貶值。
二是緊盯核心區域,一線城市的改善盤、地鐵學區房依舊是市場“硬通貨”,但要注意選擇層高達標、電梯配置合理的房源,這類房子居住舒適且保值增值能力強。
三是警惕偽高端陷阱,部分開發商利用“智慧社區”“綠色建筑”等概念抬高房價,買房人在驗房時要仔細查驗,比如用卷尺測量層高,用輪椅測試通行順暢度,切勿被虛假宣傳誤導,花冤枉錢。在未來房地產市場,房產并非數量越多越好,品質才是關鍵。
要么主動換房優化資產配置,要么被動承受資產縮水,沒有中間道路可走。這輪政策驅動的房產品質升級,無疑是對劣質資產的一次降維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