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經濟與共享經濟蓬勃興起,數百萬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穿梭于樓宇街巷,成為服務民生、激活消費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服務這一數量龐大的群體,讓他們在風雨兼程中感受城市溫度?
安徽省以暖“新”驛站筑起避風港,以“友好場景”打造補給站,聚焦新就業群體所思所想和急難愁盼,推出形式多樣的關心關愛行動,幫助解決新就業群體面臨的停車、充電、飲水、如廁等難題,讓他們在“奔跑”路上更安心更暖心。
搭建陣地
布局“友好場景”
4月2日下午3點,外賣騎手朱小雨走進合肥市蜀山區海卉花市使者黨群驛站休息,順便給手機充會電。“中午跑了十幾單,手機也快沒電了,有這樣一個驛站供我們歇歇腳,感覺非常實用。”朱小雨告訴記者。
海卉花市是合肥市網紅街區,匯集了幾百家商戶,日均人流量超6萬人次。街區近一半營業額來自平臺外賣訂單,活躍著一大批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我們打造了使者黨群驛站,新就業群體只要走進來,就能享受臨時休息、茶水、充電、愛心雨傘、應急藥品等10項標準化服務。”合肥市蜀山區委社會工作部非公黨建科負責人汪晴川介紹。
為提供更多集成、暖“新”服務,安徽省從辦實事、解難題做起,深入推進社區、商圈、街區、樓宇等“友好場景”建設,合力破解新就業群體“進門難”“停車難”“休息難”等急難愁盼。
在蕪湖市鏡湖區張家山街道,社區聯合43家共建單位、商戶組建愛“新”聯盟,提供便民食堂、免費茶水、臨時停車、充電休息、免費體檢、法律咨詢等多樣化的服務。“這種‘商戶變身服務站’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戶外勞動者‘歇腳難、就餐難’的痛點。”張家山街道邢家山社區黨委書記張靜表示,街道印制了“友好街區地圖”手冊,開發了愛“新”聯盟小程序,清楚標注商戶信息、地址和提供的服務內容,方便新就業群體及時找到。
蕪湖市工藝美術廠位于蕪湖市九華中路,作為暖“新”商戶之一,兩個前廳對外賣騎手、環衛工人等新就業群體和戶外勞動者開放。“我們廠靠近城市主要干道,容易定位,能為新就業群體和戶外勞動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便利,感到很榮幸。”蕪湖市工藝美術廠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劉磊說。
泗縣聚焦新就業群體需求,在大中商圈和居民小區打造35個“暖蜂歸宿”黨群服務驛站,同時盤活小區閑置用房、黨群服務中心等空間,打造100余個鄰里驛站,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提供臨時休息和獲取自助的“友好場所”。
從城市核心商圈到社區街角,從傳統商貿街區到新興產業園區,安徽正以“毛細血管”式滲透,構建“15分鐘服務圈”。數據顯示,全省已建設友好社區、友好街區等不同層次“友好場景”2000多個,建成工會驛站1.5萬多家,切實解決“進門難、找路難、就餐難、停車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具體問題。
精準關懷
服務向前一步
做好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精準獲取需求不可或缺。合肥市將新就業群體納入重點聯系服務群眾范圍,街道社區與261家快遞加盟企業、112個外賣送餐站點、46個網約出行、16家網絡貨運建立了普遍聯系,收集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及時回應期盼。
“去年我們反映‘小區送餐難’,后來就有了物業、社區、平臺三方圓桌會,優化騎手通行路線、設置樓棟指引標識、劃定專屬停車區,幫助我們解決了難題。”外賣騎手李有智深有感觸地說。
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因為公共衛生間附近不好停車,為了避免上廁所選擇盡量少喝水。為解決他們的如廁停車難,合肥市交通運輸局根據公共衛生間分布,設置如廁臨停泊位,每年推進一批“司機之家”建設,著力解決司機用餐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
在淮南市,通過統籌學校、團委、社區等各方力量,合力解決新就業群體子女寒暑期托育問題。“去年,我們在社區舉辦暑托班253個,按照‘騎手子女優先參加暑期托管且不受名額限制’的原則,為1641名騎手子女提供暑期托管志愿服務。”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非公黨建科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運用“三公里就業圈”平臺,淮南市各社區定期向新就業群體發布崗位招聘、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信息5000余條,幫助新就業群體拓寬成長空間。依托暖“新”驛站,常態化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服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務。
蕪湖市外賣騎手傅波波家中突發火災,生活面臨困境。社區獲悉后立即啟動應急救助通道,協助申請臨時救助金,同時聯合轄區商戶、愛心人士開展募捐活動。“我們在平時走訪企業和舉辦社區活動中,會特別留意新就業群體情況,建立動態需求臺賬。”張靜表示,轄區的一些愛心企業也會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義診、免費體檢等服務,受到新就業群體歡迎。
3月19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在萬慈社區開設“騎手啟航營,平安守護行”騎手課堂,吸引50余位騎手現場學習。濱湖交警大隊對騎手們進行交通安全知識培訓,美團濱湖片區負責人開展了新入職騎手服務技能與職業素養培訓。
據了解,包河區從今年3月起,連續開展“騎手課堂”服務。“我們將探索把交通安全、食品衛生、應急救援、心理疏導、‘隨手拍’等系列課程納入‘騎手課堂’,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既提升職業技能,又增強社會責任感。”萬年埠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
全域友好
還需協同發力
走進合肥市廬陽區海棠花園小區,一幅公益海報映入眼簾。畫面中,一位外賣騎手正在送餐,旁邊一行字寫著:“風雨無阻,外賣小哥溫暖你的每一餐。”
廬陽區海棠街道清華社區黨委書記李全表示,希望通過公益廣告宣傳,讓群眾對外賣騎手等群體多些理解和寬容,營造友好的社會氛圍。“對于騎手的友好和關愛,離不開整個社會的包容和支持。”李全說。
“落實好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工作,關鍵要辦實事、見真情。”宿州市委社會工作部非公黨建科負責人曹靜波表示,重點要做到收集好“小哥”們的煩心事,精準解決“小哥”們的急難愁盼。曹靜波建議,統籌工會、團委、婦聯、人社、街道等部門“組團服務”,一站式解決新就業群體教育培訓、子女上學、就醫等問題。
省委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室講師、安徽省政治學會副秘書長李鵬飛認為,要把握“新”的內涵,根據新就業群體特征量身定制關愛計劃。此外,精準分析他們的需求,致力于提供充分的基本公共服務,涉及社保、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有關部門要協助解決,對于工作和家庭變故等突發情況,也應及時介入。“只有摸準其需求特征,關心關愛才能落到實處。”李鵬飛說。
“新就業群體數量多、作用大,要堅持全面、務實的原則,做好新就業群體的關愛凝聚工作。”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鄭田宏表示,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既要解決外部工作環境不優的問題,也要解決內在權益保障不足的難題,讓新就業群體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據了解,合肥市即將發布2025暖“新”關愛實事清單,把暖“新”關愛工作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包括建立溝通交流機制、為新就業群體子女提供普惠托管服務、督促快遞企業省區總部及各加盟企業依法合規用工等內容,推動暖“新”服務精準落地,提高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幸福感。(記者 劉良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