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過閩東群山,3月30日,第二屆“三月三”連馬民族文化活動暨民族趣味運動會在連江縣小滄畬族鄉拉開序幕。作為畬族世代相傳的重要節日,“三月三”承載著山哈人祭祖祈福、踏歌起舞的古老傳統。此刻,春雨初霽的畬鄉大地,青山如黛,碧水含煙,廊橋畔的鳳凰圖騰旗迎風招展,正以最鮮亮的民族底色,靜候四海賓朋共赴這場千年之約。
歌舞為媒,解碼畬族文化基因
“三月三”的畬鄉,是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小滄畬族鄉移民休閑公園里,頭戴鳳凰發飾的少女踏著節拍旋身,衣襟上的盤瓠圖騰隨舞步躍動;畬民以熱情嘹亮的歌喉,讓古老山歌在山谷間蕩起回響;更有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們載歌載舞,用歌聲和舞蹈傳遞著節日的喜慶。
圖為身著傳統服飾的畬族婦女一展歌喉。林武貽供圖
“參加這次‘三月三’活動,真是太值啦!不僅真切感受到了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和各族同胞親密互動,感覺彼此的心都緊緊貼在一起了!” 一位游客興奮地說道。
如果說歌舞表演是一場視聽盛宴,那么民族趣味運動會更是一場沉浸式文化體驗。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畬族員工蘭邦惠也在這一天來到小滄,與各族同胞共同參與采柿子、搖鍋等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活力。
山水為證,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活動現場之外,多個互動體驗區同樣人頭攢動。游客們體驗彩帶織造、銀飾鏨刻等民族傳統技藝,穿戴畬族鳳凰裝拍照打卡,沉浸式感受民族風情;香氣四溢的烏米飯、松軟清香的艾草餅、晶瑩剔透的畬家糍粑等特色美食,引得游客們駐足品嘗。
當地畬民林春花天未亮便忙碌起來。她換上傳統服飾,在小店門口支起蒸籠,浸透艾草汁的糯米團在她掌心翻飛,填進咸筍丁香干餡兒,裹上新鮮粽葉,一枚枚翡翠色的清明粿便躍然屜上。
“艾草和筍都是山里摘的,清明粿現摘現做,做出來的味道才香。” 林春花在蒸騰的熱氣中介紹道。
圖為林春花在店門口向顧客們售賣清明粿。林武貽供圖
曾經藏在深山的“指尖技藝”,如今正借著小店的窗口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企媒創氪了解到,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旅融合與產業升級,林春花加入農網示范終端,在連江縣局(分公司)的幫助下,小店完成形象改造,通過清明粿等傳統美食的推廣,帶動了周邊農產品的銷售,為農旅融合注入新動能。
廊橋下溪水潺潺,山歌余韻未散。這一日,古老的習俗與現代的活力在此交融,畬族文化的血脈在歌舞與煙火中延續。當游客踏上歸途,山海之間已悄然埋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它們將在未來的春風中,長成民族共榮的參天大樹。(陳雅馨 林武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