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記者從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獲悉,清明假期,廣州全市接待市民游客超548萬人次,同比增長9.1%,實現文旅游消費總額近50億元,同比增長22.8%。據多個旅游在線平臺的數據顯示,廣州位列小長假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TOP5。
9家紅色景點共接待游客23.8萬人次
英雄花開紅勝火,木棉似火映英魂。清明時節,市民游客以鮮花寄情,賡續紅色血脈。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組織“紅領巾小講解員”清明祭奠活動,青少年在歷史回響中感悟使命擔當。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推出“星火初燃”研學活動,吸引年輕群體沉浸式學習。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展英烈墓區清掃等清明主題活動,構建“行走的思政課堂”。紅色教育形式推陳出新,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與武漢革命博物館聯動云直播,通過展陳解說、紅色故事會和策展分享,解碼廣州與武昌兩大農講所的精神血脈。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完成數字化升級,運用AI模擬、VR互動等技術打造“時空對話”的場景,讓革命先烈以數字的形象重現崢嶸歲月。據統計,納入統計范圍的9家紅色景點共接待游客23.8萬人次。
262.8萬人次走進鄉村賞花旅游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清明假期里,“賞花經濟”被點燃。櫻花處處綻放,寶墨園、南粵苑、一方樂田農場、十八羅漢山森林公園等地人氣爆棚,借助社交媒體發酵傳播,廣州櫻花綻放網絡。
“賞花+”新模式豐富了游客鄉村假日體驗。天人山水度假區里,“油畫級花海秘境”吸引了大批游人。香草世界花海索道的大片花海間,游客坐上了花海小火車觀賞魯冰花競相綻放。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上百畝油菜花綿延近兩公里,金黃色花海如波浪般翻涌。寶桑園400畝的桑樹林間桑果掛滿枝頭,游客在此體驗摘果樂趣。香蜜山果莊的枇杷樹上滿載金色碩果,共譜鄉村假日圖景。據統計,全市接待市民游客中,鄉村游游客共計262.8萬人次。
多元藝術展演洋溢“廣式浪漫”
假日舞臺綻放多元藝術之光,羊城處處洋溢著文化活力。廣州大劇院內,洛朗·班2025原聲音樂會啟幕前,觀眾執紙飛機書寫祝福,讓藝術互動升溫。星海音樂廳以經典音樂劇金曲演唱會,喚醒觀眾的舞臺記憶。廣東省友誼劇院上演中國大型全男班舞蹈秀《無名之輩》,帶給觀眾朋友震撼的視覺藝術體驗。
文旅融合的創意展演點亮城市空間。廣州塔推出“云端賞春”優惠活動,共賞嶺南春日畫卷。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舉辦第44屆廣東省“愛鳥周”暨全球動物總動員系列活動,積極傳播“愛鳥護鳥 萬物和諧”的生態理念。正佳極地海洋世界打造沉浸式水下神話《鮫人魅影》,觀眾穿梭水幕光影間邂逅童話美人魚;賽博天街周末夜空下,新生代人氣男團與樂迷共掀Livehouse狂潮。嶺南印象園內,醒獅騰躍與花船搖曳交織成流動的嶺南風情畫,春意盎然中演繹著獨特的“廣式浪漫”。
多家文博單位舉辦系列應節活動
■市民參觀“絕美中國色——瓷器上的釉色”展覽。新快報記者夏世焱/攝
清明時節,廣州文博單位舉辦了系列應節活動。廣州文化館廣府園聯動廣繡園推出“古韻新風”系列,精油調配、茶道研習、漆扇繪制等十余項傳統技藝體驗,重構嶺南雅致生活美學。南越王博物院推出艾草包DIY活動,市民游客親手設計制作艾草包,寄予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南漢二陵博物館以“硯田春秋”特展為核心,通過出土硯臺文物導賞與硯屏手作工坊,讓觀眾在方寸硯臺間觸摸千年文脈。廣東省博物館推出“釉色丹青”瓷器學術講座,粵讀空間同步開展咸水歌非遺沉浸式展演,并聯動舞劇《人在花間住》主創團隊分享創作心得。廣州博物館“鎮海樓杯”青少年歷史辯論賽決賽上演思維交鋒,選手們圍繞歷史命題展開跨學科學術思辨,展現文化傳承新生力量。
采寫:新快報記者 許婉婕 通訊員 穗文 廣旅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