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時機,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學校結合清明節這一節慶教育的契機,組織以“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們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傳承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過一個健康文明的清明節。
一年級
清明節童謠傳唱
“清明節,雨紛紛 ,吃青團,去插柳。風箏高高把天登,秋千架上笑開顏,四月春光美如畫,祭祀掃墓去踏青,緬懷先人好時節。”一年級同學用稚嫩的童聲傳達節日相思之情。
二年級
彩蛋繪春,萌趣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小小彩蛋藏春痕。”當傳統節氣遇上童真創意,二年級的少先隊員們用畫筆在蛋殼上描繪文化記憶,以匠心觸碰千年文脈,用畫筆和顏料表達對清明這一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與感悟,每一枚彩蛋都是清明時節的文化縮影,美麗而獨特,既寄托著對春日的詩意暢想,更傳承著文明不滅的精神火種。
三年級
詩韻清明,經典傳承
三年級的少先隊員們開啟了一場詩意清明之旅。隊員們積極收集清明詩詞,挑選出最鐘愛的一首,精心繪制詩配畫,讓詩句躍然紙上。隊員們用清脆的童聲誦讀經典,傳遞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激勵更多同學緬懷先烈,親近經典、傳承文化。
四年級
紅色記憶,永存我心
清明掃墓,即烽火歲月里,無數少年英雄如暗夜星火,用單薄身軀扛起家國山河。他們穿越槍林彈雨傳遞雞毛信,在敵人刺刀下高唱不屈戰歌,用最后一絲力氣托起染血的情報——這些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如同穿透時光的火炬,照亮新時代少年的胸膛。四年級的少先隊員們以稚嫩筆觸勾勒英雄輪廓,將"邱少云智斗偽軍""劉胡蘭怒斥鍘刀"的壯烈故事化作掌心名片。當童真的字跡遇見滾燙的歷史,紅色基因便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終將長成守護家國的棟梁。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五年級
彩蛋繪春,萌趣清明
飛花傳令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通過詩詞歌賦的傳遞,能夠加深五年級的少先隊員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了解和熱愛。飛花傳令要求隊員們在短時間內快速思考,并找到合適的詩詞來應對,這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通過參與活動,少先隊員們能夠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六年級
超越時空,與英雄對話
清明之際,六年級的少先隊員們以筆為媒,傾訴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與崇高敬意。字里行間,滿載著對英雄事跡的無限敬仰,以及對和平生活的珍惜。愿先烈之魂永垂不朽,激勵我們前行,不負韶華,砥礪奮進。
總結
清明不僅是慎終追遠的時節,更是文化傳承的課堂。本次主題教育活動以 “小切口”實現 “大教育”,讓少先隊員們在實踐體驗中筑牢文化自信,賡續紅色血脈。學校將繼續探索傳統節日與學科育人的融合路徑,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校園中煥發新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