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追思悠悠。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青島市城陽區白云山學校以“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清明節教育活動。少先隊員們在緬懷中汲取力量,在致敬中堅定信仰。
豐碑無語寫春秋
4月3日,白云山學校的少先隊員代表們懷著崇敬之心,列隊走進城陽區革命烈士陵園。在莊嚴的紀念碑前,隊員們肅立默哀,向為國家和人民獻出生命的英烈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敬獻白花,莊嚴宣誓。一朵朵親手制作的白花,承載著隊員們對英雄的無限敬仰。
追思
“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稚嫩的聲音匯成洪流,在陵園上空回蕩。隊員們細讀革命烈士陵園銘文,這一刻,紅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脈。隊員們的臉上寫滿了莊重與堅定,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追思
隊員們手持白巾,輕輕擦拭烈士墓碑上的塵埃。每一塊墓碑背后都是一個熾熱的生命故事,隊員們的動作格外認真,仿佛在觸摸歷史的溫度。
此次清明節烈士陵園祭掃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儀式,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讓英烈精神如春雨潤物,在童心中播下信仰的種子;讓紅色基因似春風化雨,在傳承中綻放時代的芳華。
童心向黨向未來
假期前夕,學校紅領巾小記者團走進泰康·琴園,采訪了兩位特殊的“歷史見證者”——91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和95歲的醫學專家。
抗美援朝老兵趙爺爺撫摸著紀念冊,向小記者們講述戰場上的生死時刻。“當年和你們一樣大的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你們要珍惜時光,為祖國爭光!”老人眼眶濕潤,隊員們肅然起敬。
95歲的解剖學專家丁爺爺分享了自己畢生鉆研醫學的故事。“科學報國不分年齡,只要心懷熱愛,每個人都能成為‘小英雄’!”丁爺爺熱情的話語激勵隊員們要心懷努力學習,追求科學真理。
這次采訪活動不僅讓紅領巾小記者們了解了歷史,感受到了老一輩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也激發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少先隊員們紛紛表示,要以兩位長者為榜樣,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領巾小記者李凱瑞:
今天我以小記者的身份去到養老院,采訪了趙爺爺和丁爺爺。趙爺爺是抗美援朝老兵,他17歲就參加了戰爭,為了保家衛國一直在奮斗。
聽了趙爺爺的故事,我受益匪淺。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往我們只能通過書籍,紀錄片去了解這段歷史,而爺爺講述的戰爭細節,讓我真正意識到戰爭絕不是電影里那種浪漫化的場景。子彈橫飛、炮火連天,身邊的戰友隨時可能倒下,那才是真正的戰爭。那種生死一線的恐懼和無奈,以及為了國家和和平而不得不面對這些的勇氣,讓我對戰爭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也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丁爺爺是一名解剖學專家,通過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深刻了解要用自己的扎實學識來報效國家。兩位爺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和平是用無數前輩的奉獻換來的。他們經歷了苦難,最懂得和平的珍貴。這讓我更加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先輩們的奮斗和犧牲之上的,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應發憤圖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清明節不僅是追思逝者的日子,更是激勵生者的契機。希望隊員們以英雄為鏡,將紅色精神化作成長路上的明燈。
山河無恙,英雄不朽;
薪火相傳,少年接棒!
白云山學校的少先隊員們,
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的
“紅色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