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它出了問題,不單單是難受,還會耽誤我們享受美食。
飲食對胃部健康尤為重要,如果長期吃錯食物,患胃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這篇文章就來講一講胃最怕的食物,以及不好的生活習慣,還會告訴大家要想保護胃的健康,我們應該怎么做。
01
胃最怕這5點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很容易損害胃部的健康。
1
高鹽食物
長期過量攝入鹽分,不僅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對胃部健康同樣構成威脅。
高鹽飲食會直接刺激胃黏膜,進而可能引發胃壁細胞的損傷與脫落。胃壁細胞作為胃部的重要保護屏障,其受損會顯著提升患胃炎的幾率,甚至可能誘發胃癌。
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入量。每人每日的鹽攝入量應不超過5克。此外,還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食用腌菜、泡菜、火腿、香腸、培根等鹽分含量較高的食品。
據相關研究表明,經常食用腌制食品的人群,其患胃癌的風險相較于常人高出2.21倍。
2
高糖食物
年輕群體普遍面臨著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不少人在壓力來襲時傾向于通過食用甜食來緩解情緒。
科學研究指出,頻繁攝入高糖食品不僅易導致蛀牙問題,還可能提升罹患胃部疾病的風險。部分甜食中含有的成分,如阿斯巴甜、蔗糖素及糖精,不僅可能擾亂腸道的免疫平衡,損害腸屏障的正常功能,還可能破壞腸道內微生物群的和諧狀態。
此外,高糖飲食的盛行也被認為與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關聯。
建議:每日糖分的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以內。在家庭烹飪時,應盡量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添加糖。
在選購食品時,應仔細查看包裝上的標簽信息,優先選擇那些不含添加糖的產品。例如,若配料表中列有白砂糖、冰糖、紅糖、黑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漿、玉米糖漿、果葡糖漿或蜂蜜等成分,應盡量減少攝入。
3
吸煙飲酒
吸煙與過量飲酒均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兩者均可能成為胃食管反流病的誘因。吸煙會削弱食管下括約肌的肌張力,并減少唾液分泌,而飲酒則可能干擾食管的正常收縮功能,顯著降低下食管括約肌的壓力,同時刺激胃酸分泌,影響胃部的正常蠕動,進而引發胃和食管的功能性衰退,最終導致胃食管反流病。
此外,長期吸煙和飲酒還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多項研究已證實,吸煙會顯著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這主要是因為香煙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這些物質能夠誘發胃癌。而酒精則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發惡心、嘔吐、腹痛等不適癥狀,并可能導致胃黏膜損傷和出血。同時,酒精還會對肝臟、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是高度酒的危害更為顯著。
建議:戒煙限酒!最好不飲酒。若確實需要飲酒,成年人每日的酒精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在15克以內。
4
飲食不衛生
日常飲食中若忽視衛生問題,可能會導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引發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關鍵致病因素,會產生腹痛、噯氣、上腹脹滿及反酸等不適癥狀。
建議:餐前便后務必徹底清潔雙手,注重個人衛生;定期對餐具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在進餐時推行分餐制度,并廣泛使用公筷公勺,這些均是阻斷幽門螺桿菌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
此外,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
5
某些藥物
長期攝入某些特定藥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建議:先向醫生咨詢,全面了解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并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關于吃辣會傷胃的說法,實際上是一個常見的誤解。辣椒本身并不會對胃造成直接傷害,其含有的辣椒素僅會引發食管和胃部的灼熱感,但這并不等同于實質性的損傷。相反,適量食用辣椒對胃部健康還有一定的益處。
2021年,英國牛津大學與中國北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流行病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對51萬中國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跟蹤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喜愛食用辣椒的人群胃腸道癌的風險較低。與不吃辣的人相比,每天吃辣的人食管癌風險降低了19%,胃癌風險降低了11%,直腸癌風險降低了10%。
然而,盡管吃辣對胃有一定的好處,但過量食用仍可能引發胃腸不適。此外,許多辛辣口味的菜肴往往含有較高的油脂和鹽分,長期食用可能會對胃部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02
保護胃要這樣做
要想讓胃保持健康狀態,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之外,下面這些好習慣也很重要。
1
多吃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水分,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花青素和維生素C等。這些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減輕體內的炎癥反應,對維護胃部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有研究表明,盡管蔬菜的總體攝入量與胃癌的發病風險沒有直接關聯,但特定類型的蔬菜,如蔥類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對預防胃癌具有顯著的保護效果。
此外,增加新鮮水果的攝入量也被證實能夠降低胃癌的發病風險。綜合分析了截至2020年全球范圍內的17項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每周攝入水果3次及以上的人群,與攝入頻率低于3次的人群相比,胃癌風險降低了62%;而每周攝入蔬菜3次及以上的人群,與攝入頻率低于3次的人群相比,胃癌風險降低了38%。
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我們應盡量增加蔬菜的攝入量,建議每餐中蔬菜的量占據餐盤的一半,并優先選擇深色蔬菜,經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對于水果,每天攝入相當于2至3拳頭的量即可滿足健康需求。
2
常吃豆制品
黃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腐竹、素雞、豆干、豆腐絲等,均富含大豆異黃酮。據相關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能夠促使胃癌細胞凋亡,從而發揮預防和抵御胃癌的積極作用。
3
別吃得太撐、要細嚼慢咽
每餐應合理控制食量,避免過量進食,以七八分飽為宜,這樣可以防止加重胃腸道的消化負擔。通過細嚼慢咽的方式,我們能夠有效地把控進食量,防止吃得過飽。每口食物多咀嚼幾次,可以使食物被更充分地磨碎,從而增大消化液與食物的接觸面積,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減輕胃腸的運作壓力。
4
保持健康體重
為了維護胃部健康,體重管理同樣至關重要。肥胖人群往往內臟脂肪含量較高,而一項關于胃癌風險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內臟脂肪是賁門癌發病的一個高危因素。此外,肥胖還與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存在關聯,并在胃癌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體質指數(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常用指標。當BMI達到或超過24時,即被視為超重;而當BMI達到或超過28時,則屬于肥胖范疇。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另外,對于成年男性而言,如果腰圍達到或超過90厘米,女性則達到或超過85厘米,即被視為腹型肥胖。即便你的BMI處于正常范圍,但如果腰圍超標,同樣需要采取減肥措施。
因此,控制體重、預防超重和肥胖,不僅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更是為了身體的整體健康著想。
資料丨科普中國
編輯丨李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