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侯云德,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我國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致力于干擾素、痘苗病毒、皰疹病毒等方面的研究,為我國醫學分子病毒學、基因工程學科和生物技術的產業化,以及傳染病控制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5年“世界衛生日”之際,回望中國公共衛生安全防線,一位90歲院士的身影始終矗立——他讓天價干擾素變成“平民藥”,在“甲流”疫情中力挽狂瀾,更以超前布局的防控體系守護國民健康。這是侯云德的故事,也是一部中國傳染病防控的進化史。
20世紀90年代,侯云德在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門口
來源|光明網
讓天價干擾素變“平民藥”
20世紀70年代初,侯云德在黃芪抗病毒研究中發現,黃芪能夠誘導人體產生一種可廣譜抗病毒的物質——干擾素。這種已被國外科學家發現的糖蛋白當時已被制備成抗病毒藥品,進口價格十分昂貴且極為稀缺,他決心自主研發。
最初,侯云德選擇用人臍血白細胞誘生制備干擾素,但8000毫升人血僅能制備1毫克干擾素,成本高達百元一支,難以普及推廣。
1977年,美國基因工程技術的突破讓侯云德看到了希望。他大膽引入基因工程技術,讓細菌來大量生產干擾素。
利用基因工程制備干擾素,需要非洲爪蟾蜍的卵母細胞。當國際同行用精密儀器培養非洲爪蟾卵細胞時,他帶著團隊在北京郊區魚塘撈非洲鯽魚——這種魚的卵母細胞成了替代關鍵材料的“中國方案”。當年,侯云德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國際干擾素會議上宣讀了這個制備干擾素的“土辦法”,由于操作簡便,受到了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
1982年,53歲的侯云德成功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人α1b型干擾素基因,并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臨床證明,這種國產干擾素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疾病療效顯著,副作用相比國外同類產品更小。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干擾素,這是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實現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從無到有的突破,開創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時代的先河!”中國工程院院士趙鎧評價道。
20世紀90年代,侯云德(左)在指導學生實驗
來源|光明網
隨后的10多年里,侯云德帶領團隊利用基因技術先后研制出8種基因藥物,并全部實現了技術轉讓。
20世紀90年代α1b型干擾素拿到批文實現量產后,短短兩年就奪回由國外產品占領的60%市場份額。
侯云德曾對同事程永慶說:“雖然國外的干擾素300元一支,而我們的只要30元,但在鄉下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我希望,價格能爭取降到20元一支,要讓所有人都用得起。”如今,我國90%以上的干擾素藥品實現國產,α1b型干擾素累計使用數千萬劑,惠及數百萬患者。
侯云德與同事程永慶交流
來源|光明網
建立現代傳染病防控體系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肆虐,給我國疾病防控專家“當頭一棒”。至今回想,侯云德依舊十分感慨:“我們沒有準備,病毒研究不充分,沒搞清傳播途徑,那次我們很被動。”
“非典”后,侯云德痛定思痛,提出建立我國現代傳染病防控體系的戰略思路,明確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癥候群監測、網絡實驗室體系建設等任務,并在2008年勇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帶領全國衛生系統領軍骨干人才發起對傳染病的“反攻”。
傳染病專項的技術總師可謂“壓力比山大”。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79歲的侯云德堅持深入災區提供防疫指導;2009年,為防控艾滋病流行,80歲的侯云德顛簸四個多小時的山路“扎”進四川大涼山深處的艾滋病感染村落調研;2011年,新疆發現脊灰野病毒病例,82歲的侯云德立馬上了飛機,直奔疫情現場。
侯云德作報告
來源|中國網
87天創造疫苗奇跡
2009年,“甲流”暴發時,侯云德再次披掛上陣,擔任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組長,親自帶領團隊加班加點研發疫苗。
他找來國內十幾家制藥企業,希望各家企業按他提供的方法盡快生產疫苗。但傳統的疫苗研發投產,少則半年,多則十年,見好幾位企業家面有難色,侯云德激動地直拍桌子:“ 這是做疫苗,我不要錦上添花!我要快,要救人!”
最終,新甲流疫苗被研制成功并投產僅用87天,創造了世界紀錄。更驚人的是他力排眾議,提出疫苗只需接種1劑的建議,打破世界衛生組織“接種2劑”的常規認知。
“你打了一針以后,如果得病了,有的燒都不燒,有的燒一點也很快就過去了。實際上打一針是有效的,控制的人降了一倍,后來世界衛生組織都采用這個方法。”侯云德說。
在這場甲流阻擊戰中,我國取得了“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預。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一流科學家高度贊賞,并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侯云德一生和各種病毒作斗爭,始終堅守在抗疫最前線。“人人都畏懼病毒,總要有人挺身而出。”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初心。從青絲到白發,侯云德用畢生心血踐行“上醫治未病”的深刻內涵。他構建的傳染病防控體系如同一道無形的長城,至今仍在默默守護著十四億中國人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侯云德:阻擊傳染病戰場上的一線“老將軍”[OL].光明網,2018-01-08.
[2]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侯云德:讓更多的創新成果惠及百姓[OL].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2018-01-12.
[3]防疫戰場斗病毒——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侯云德紀事[N].中國科學報,2018-01-09.
[4]“病毒地獄”守門人——記侯云德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OL].中國新聞網,2024-01-08.
[5]先生丨侯云德:盡吾之能護百姓安康[OL].央廣網,2024-05-05.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