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王國時期(二)
2、第四王朝
(1)斯尼弗魯
古埃及第四王朝,是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王朝,這是整個古埃及文明的“榮譽時代”,而這光輝閃耀的王朝的締造者是斯尼弗魯。
在開羅博物館的院子里有一個屬于斯尼弗魯的石碑,上面留下了這位法老的真實相貌,明顯的特點是他的下巴很短。
斯尼弗魯是第三王朝末代國王胡尼的兒子,他的荷魯斯王名是尼布瑪阿特,意思是“正義之主”。這是一位奮發有為的君主,古埃及的軍事與建筑藝術都從他登基開始得到了長足發展與進步。
他完成了古埃及從第一王朝阿哈王時代就開始的對努比亞的征服,這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這一地區的征服,《巴勒莫石碑》記載,他“擊破尼西人的鏡土,獲男女俘虜7000人,大小牲畜20萬頭”。他進軍西奈半島,是這一地區綠松石開采業的開創者,被當地人視為神明加以崇拜。在其墓室中保留下的杉木木梁證明,他通知的時代,埃及已經開始與黎巴嫩小亞細亞地區有了商業貿易活動。
斯尼弗魯統治埃及大約24年,見證他的強盛地位的是他在薩卡拉以南10公里的達赫舒爾為自己建造的一座“彎曲金字塔”,這是真正的金字塔時代的開始。
斯尼弗魯的金字塔最開始是按照54°31建造的,后來發現角度傾斜太陡峭,在蓋到45米高的時候改為43°21.于是形成了一個上緩下陡的傾斜型的金字塔,通常稱為“彎曲金字塔”。
整座金字塔高97.26米,邊長達到了188.26米。
這一個事先仿佛沒有計算好的建筑,最終卻見證了從左塞王到真正意義上的角錐體金字塔的演變過程上的又一個關鍵環節。
斯尼弗魯對此似乎并不滿意,又在“彎曲金字塔”的北部為自己蓋了一座,由于這座金字塔覆蓋著紅色石灰石,所以通常稱為“紅色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邊長213米,高101.15米,傾斜度43°40,已經是非常龐大壯觀了。斯尼弗魯本人并沒有安葬在這座豪華墓室里,但是“紅色金字塔”的意義在于,這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按照角錐體設計建造的金字塔,后來的金字塔都是按照這一模式進行建造。
紅色金字塔是人類歷史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的外形會讓人感到很奇怪,它也恰恰見證了古埃及墓葬從馬斯塔巴向大金字塔的過度,離開埃及本土的遠征和盜墓是當時法老尤為擔心的問題,一旦死于外地,尸體可能就不能馬上制造成木乃伊,或者木乃伊被盜墓賊破壞,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按照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他將得不到重生,靈魂永遠在黑暗中徘徊。為此斯尼弗魯,開始嘗試趕緊傳統的馬斯塔巴,復雜的墓葬可以增強木乃伊的安全性,而此前已經有左塞王的梯形金字塔在前了。
這座金字塔最開始是按照梯形金字塔來設計建造的,但是由于金字塔在法老在世前建造完成是不太吉利的,所以在其完成后,又開始在提醒金字塔的外表繼續添加石料,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建造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但是由于新的石料最終沒能固定在原來光滑的表面,最終脫落了,釀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型工程災難。
斯尼弗魯本人開創了一個王朝,也開創了一個金字塔時代,而真正將這一建筑模式帶入一個奇跡般的高峰的是他的一個兒子,名叫胡夫。
(2)胡夫
埃及吉薩,人類文明史上不朽的,永恒的奇跡----大金字塔,仰望著它的高度,看著拿破侖指給他的士兵看過的浩渺天宇,人類三千年的時光就在上面飛逝,而這座偉大奇跡的所有者就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胡夫王。
歷史有許多令人感懷玩味的細節,這位創造了世界第一奇跡的胡夫法老,其留下的生平事跡卻是非常有限,我們只是在拼貼的史料碎片中,探尋這位法老神秘令人感到無限好奇的一生。
在開羅博物館二層中央大廳里面,一個展柜里面擺放著一個只有一指高的象牙雕像,在開羅博物館大大小小十萬多件展品的海洋中,它是很容易被參觀者忽略掉的,但是這件編號為4244的小牙雕卻成為了赫赫有名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法老的唯一一尊存世雕像。
這座出土于艾比杜斯的象牙塔,在時光的洗禮中已經有乳白色變成深褐色了。對于這件珍寶,人們仍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后世的偽作,但是它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想象的范本。雕像上的胡夫,正襟危坐,右手放于胸前,左手放于膝蓋,肩寬個矮但是身體強壯,腳的兩旁刻著他的名字。
胡夫的父親是第四王朝的創建者斯尼弗魯,母親是海泰斐麗斯。曼尼托稱他為薩斐斯,希臘人稱他為齊阿普斯,他大約在35歲登基,接近60歲的時候去世。
在胡夫法老的一生中曾先后有過四段婚姻,早年與美麗提特斯結婚,生下了長子克瓦布,第二位妻子沒有留下名字,第三次婚姻娶的是海奴特森,生下了哈夫哈夫王子,可能就是哈夫拉,吉薩第二大金字塔的主人,也有人認為哈夫拉是哈夫哈夫的弟弟,還有一個兒子叫敏卡夫。胡夫最后一次婚姻娶的是自己的姐姐尼斐爾特卡夫。在胡夫家族中還有一位很重要的王子,也就是后來繼承他王位的拉杰德夫,但是他不是這四位正妻所生,傳說他母親可能是一個金發藍眼的利比亞人,拉杰德夫的母親的弟弟位子應該不是太高,但是他最終謀殺了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克瓦布,繼承了王位。
胡夫當政時期的事跡,我們所知甚少,考古學家在西奈半島發現了刻有“克努姆-胡夫,偉大的神,穴居人(西奈半島土著部落)的摧毀者的銘文。由此推斷他像先輩一樣繼續保持帝國向西奈半島的擴張。一生中建立起一項功業就可以彪炳歷史了,胡夫最終留名青史的是他建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大金字塔的建筑師可能是胡夫的叔叔,斯尼弗魯法老的弟弟西米奴。
一個人留下一件豐功偉績就足以彪炳歷史了,胡夫的政績我們并不了解的太多,但是吉薩的大金字塔足以說明他統治時期帝國的強盛。考古學家們考證,修建金字塔的并非如我們通常的想象中的是由無數奴隸來完成的,事跡上胡夫雇傭了是一群平民,并且他們得到了良好的待遇,十萬人,三十年,最終完成了這座世界第一奇跡。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我們至今并沒有找到這位法老的木乃伊,也許永遠是一個千古之謎。
(3)拉杰德夫
拉杰德夫,是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他是胡夫王一個出身低微的王妃的兒子,相傳這位王妃金發藍眼。他可能統治埃及只有短暫的8年,這位法老可能是謀殺了他的兄長,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胡夫王的長子克瓦布以后篡奪了王位。他的妻子是肯特坦塔,而他還娶了克瓦布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嫂子海泰斐麗絲二世。
拉杰德夫的金字塔在吉薩以北9公里處的阿布羅阿什,他主持了他父親胡夫的喪葬儀式,但是他自己的金字塔卻沒有最終完成,只留下一個100平方米的基底,和12米的高度。拉杰德夫的統治戛然而止了,雖然沒有像他父親胡夫那樣雄偉的金字塔,但是他卻留下了一個傳世的稱號“拉之子”,從此后埃及的法老也都常稱自己為太陽神的兒子,如同中國皇帝稱自己為天子。
繼承拉杰德夫統治埃及的是胡夫王另一個兒子,哈夫拉,而他這個兒子留給我們的是吉薩的第二大金字塔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4)哈夫拉
吉薩,在胡夫的大金字塔旁,有一座僅次于它的高度的金字塔,這也是埃及歷史上第二大的金字塔,他的主人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哈夫拉的母親是胡夫法老的第三任妻子海努特森王妃,他繼承了他的兄長拉杰德夫的王位,也繼承了他創立的頭銜“拉之子”
哈夫拉的正妻是哈美萊爾尼布悌一世,王妃美麗珊克三世為他生下了尼布凱瑪特王子,王妃赫杰海凱努王妃為他生下了塞凱姆卡拉王子,王妃帕爾森悌生下了涅庫拉王子和孟考拉王子,孟考拉后來成為了第四王朝有一位著名的法老。
哈夫拉除了留給世界一座第二大的金字塔外,更為著名的是那尊挺立千年的獅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21米高的雕像與身后的三大金字塔共同構成了埃及最標志性的景觀。獅身人面像長達57米,兩只兩米長的大耳朵,身前15米長的前爪是用大石塊鑲嵌而成,其余部分是用一塊巨石雕刻而成,面相是哈夫拉法老自己。斯芬克斯這個名字來自于希臘語,西方人認為這很像古希臘神話中的怪獸斯芬克斯,因此以此命名。四千年風雨侵蝕,斯芬克斯已經被侵蝕的非常嚴重了,不過地球上的人工建筑中鮮有它這樣的滄桑,看著四年強人類的風雨兼程。
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圣蛇浮雕,頦留長須,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圣蛇浮雕于1818年被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胡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存有一塊(現已歸還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據說是拿破侖士兵侵略埃及時打掉的,實際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拿破侖在遠征埃及期間帶來了大批學者,他的士兵發現了重要的羅塞塔石碑,在不明其價值的情況下尚且知道報告給上級,所以很難想象拿破侖手下的士兵會無聊到拿斯芬克斯的鼻子練槍法。有一種諱莫如深的說法是被朝圣游客中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
(5)孟考拉
吉薩三塔中的第三座,也是最小的一座屬于孟考拉法老,他是胡夫王的孫子,哈夫拉與王妃帕爾珊悌之子。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孟考拉應該是一位非常仁慈的法老,他在位期間打開了父輩們禁止平民進入的神廟,允許人們去獻祭,孟考拉統治時期,埃及的社會比較安定,藝術工作也得到了保護,他在吉薩留下的金字塔比起他的父輩們要小很多,盡管下半身用了從阿斯旺采集來的花崗巖作為原料,但是在千年風雨的洗禮下破損的比其他兩座大金字塔要嚴重得多。
孟考拉生前沒有財力去建造像他的父輩們那樣龐大的金字塔,但是依舊強調法老的神圣性與莊嚴性,這尊雕像孟考拉居中,兩側是牛神哈托爾和州的守護女神與法老并肩而立,象征著法老是受到神的保護的。以往的埃及神與法老的雕像,神一般都是在法老的頭頂或者神后,這樣并肩而立的情況很罕見,神一般是人身獸首,比如牛神哈托爾原來就是牛頭女身,但是在這尊雕像中她被塑造成一位女性,只是頭上一對牛角裝飾。
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內收藏著一座孟考拉與王妃的雕像,同樣非常著名。在古代埃及的大多數雕像中,無論站的、坐的、走的或靜止的,都是正面直對觀眾;頭頂、頸部和肩部連接處,以及身體的中心,都處在同一個垂直面上。凡違背這種立柱式的對稱,也即說,凡稍微向兩邊任何一側偏傾,在當時都是不許可的。即使幾個人物形象集在一個臺座上,所有人物的垂直軸心,也必須呈嚴格的平行狀態。
《法老孟考拉與其王妃立像》,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程式。埃及的雕刻藝術,從古王國開始就很發達,藝術家雖然必須遵循一定的戒律,尤其是作帝王的肖像,他們已能在規定的程式內如實地刻畫真人的特征。這尊雕像即是如此:呆滯直立,只有王妃的兩只手搭在法老的左臂和腰部。法老夫婦的頭部仰起,臉部表情冷若冰霜。但仍保持著一定的肖像特征,且作了一些理想化處理。法老那種王權神授的威嚴,是通過他非常拘謹的姿態來體現的。盡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這尊雕像上看到雕塑家運用正確的解剖結構和他那高度的造型概括能力,體現出一種具有靜穆氣質的寫實主義風格。
孟考拉的王后是哈美萊爾尼布悌二世,他們生下的庫尼拉王子早逝,并非王后所生的舍普塞斯卡夫最終成為了王位的繼承者,而他也成了這個輝煌的金字塔王朝最后一位法老。
(6)舍普塞斯卡夫
孟考拉的并非嫡出的兒子舍普塞斯卡夫成為了第四王朝的第6位法老,這也是這個無限輝煌的金字塔王朝的最后一位表演者。他統治了僅僅短暫的四年就謝幕了。
舍普塞斯卡夫時代暴露出此后古埃及政治舞臺上一個不斷出現的突出矛盾,即王權與日益險要的僧侶集團之間的矛盾,而與此同時,當時埃及州的地方勢力也開始發展起來,舍普塞斯卡夫遭遇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希羅多德說他曾經定下一條法律,欠債者可以用自己父親的尸體作為抵押,這也反應了當時債務矛盾的尖銳。
一位新法老一旦登基,往往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舍普塞斯卡夫為自己的父親孟考拉完成了金字塔周圍的綜合建筑,而他自己卻一反常態遠離吉薩,在薩卡拉南部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圓頂,兩端垂直的馬斯塔巴墓,并且采用泥磚為建筑材料,這個墓通常被稱為“馬斯塔貝特-法倫”(“法老之墓”)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舍普塞斯卡夫“留下了一座磚造的金字塔作為紀念,上面有刻在石頭上的銘文:“不要因為和石造的金字塔相比而小看我。因為我比他們優秀得多,就好像宙斯和其他諸神相比一樣。因為人們把桿子戳到湖里面去,并把附著在桿子上的泥土收集到一起做成磚。而我就是這樣修筑起來的”。
后來的學者推斷,金字塔本來是太陽神崇拜的一個標志,舍普塞斯卡夫修建馬斯塔巴的做法可能是對崇拜太陽神的僧侶集團的抵制。
歷史沒有留下來舍普塞斯卡夫這位末代法老最后的人生結局,他的王后或許是他的女兒肯特卡維斯成了“第五王朝的母親”。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