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正值苗木移植、定植的黃金期。在慶元童庭亮家庭農場里,工人們正熟練地將小葉蚊母球、羽毛楓、亮晶女貞等種苗裝車。依托便捷的運輸網絡,這些“綠色黃金”將在24小時內抵達福建、杭州等地。
據了解,該農場于2016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積48畝。農場在松源街道薰坑村和淤上鄉外童村分別設有種植基地,專注于培育灌木、球類以及色塊綠化苗木,年產量突破100萬株,年銷量達到80萬株。
記者見到負責人童庭亮時,他正戴著手套修剪一株小葉蚊母球,為即將發出的急單做最后的品控。“昨天,福建南平的老客戶臨時下了一筆訂單,要一批抗性好、既耐高溫又抗寒的苗木。我馬上組織工人起苗、打包,爭取今天下午將140棵小葉蚊母球發出。”童庭亮說道。
作為園林工程的“搶手貨”,小葉蚊母球抗病性強,幾乎免受病蟲害困擾,既能耐43℃的酷暑,又能抗-10℃的嚴寒。從幼苗扦插到培育成冠幅近2米的大規格植株,需歷經8年培育。
“我們選用小葉蚊母樹扦插繁育,通過每年持續修剪,逐步將母本塑造成球狀。”童庭亮介紹道,“最初只是想培育標準苗木,沒想到這些種苗球也能銷售。現在每株售價在170元-400元之間,主要應用于花境點綴,確實多了一筆收入。”
除小葉蚊母球外,農場還規模化種植了雞爪槭、紅花檵木球、紅葉石楠球及杜鵑等其他苗木品種。從慶元工業園區的廠房綠化,到周邊縣市的市政景觀,再到金華、蕭山等地的大型苗木交易市場,都能看到該基地苗木的身影。
源源不斷的訂單,不僅讓童庭亮對農場的發展信心愈發堅定,也為基地周邊農戶開辟了增收新途徑。80歲的吳大爺家緊鄰農場,他表示,年紀大了難以進廠務工,但農場每次有活兒時,他都能就近幫忙,一天也能掙上一兩百元。
“日常管護基本上需要6到7個人。隨著清明到來,買苗的人多了,最忙時一天要挖8萬株苗木,需要20多個人。”童庭亮說。
眼下正值清明時節,隨著文明祭祀理念愈發深入人心,也推動了苗木需求的攀升。在基地一角,來自五大堡鄉的吳禮榮正精心挑選祭祖用的苗木,他說:“清明節都講究文明祭掃,我也準備買上十幾棵苗木帶回老家。”
文章來源:掌上慶元 吳慧萍 練玉萍
責任編輯:鐘秋芬 編輯:徐劉杰
監制:趙剛 管智勇 審核:劉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