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5年清明小長假,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了一場春日狂歡,短途深度游、文化體驗升級以及跨境旅游活力盡顯,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旅游圖景。多家平臺數據顯示,假期出游人次同比顯著增長,民眾紛紛走出家門,在山水間尋覓詩意,于花海中擁抱春意,更有不少人巧用拼假實現中長線旅行,文旅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周邊游熱度居高不下,中長線升溫
清明假期,周邊游成為出行首選,出游人次占比超四成。攜程數據顯示,清明期間部分山岳景區限流引發關注,如深圳梧桐山、安徽天柱山等“堵山”現象頻現,周邊酒店價格應聲上漲,均價環比漲幅在20%-40%;途牛平臺上,周邊游中2-3天的短途游占比近50%,廣州、上海、珠海等城市周邊目的地備受青睞,“名山勝景+文化尋蹤”主題線路熱度飆升,重慶武隆、黃山宏村等地吸引眾多游客前往探秘。
中長線賞花游同樣需求旺盛。同程平臺數據顯示,37%的用戶選擇“拼假”進行中長線游,洛陽牡丹、婺源油菜花、林芝桃花等熱門花卉目的地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超200%;“自駕318共赴林芝桃花節”活動,吸引大量游客踏上318國道,沿途民宿預訂量同比翻倍;武漢東湖櫻花園、無錫黿頭渚櫻花谷等賞花景區人氣高漲,還帶動了周邊農家樂、采茶游訂單增長47%。
出境游方面,以短線為主的旅行備受歡迎,海島與賞櫻目的地熱度突出。相關報告顯示,日本、印尼、馬爾代夫等目的地備受追捧,日本富士山-大阪-東京8日游成為最熱賞櫻線路。清明前兩天,去哪兒平臺出境游訂單量同比增近兩成,國際郵輪、境外火車票訂單量分別增長172%、293%。
文化體驗引領消費潮流
文化體驗類項目在清明假期大放異彩。全國熱門博物館TOP20中,陜西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吸引大量游客,年輕人穿漢服打卡博物館成為流行風尚,為旅行增添儀式感。飛豬數據顯示,非遺研學游熱度同比大增68%,杭州宋城、景德鎮陶瓷工坊等體驗項目深受游客喜愛。
寺廟游與山岳游深度融合,營造出沉浸式春日場景。武漢古德寺、蘇州寒山寺等熱門寺廟景區搜索量環比增長200%,南京雞鳴寺櫻花與古建相互映襯,成為“頂流”打卡點。泰山、黃山、華山等山岳景區熱度居前,三清山、普陀山等兼具宗教文化的目的地,吸引著年輕游客開啟“春日探險”之旅。
銀發經濟與家庭出游重塑市場格局?!靶裸y發族”酒店預訂量同比增三成,景區適老化改造,如泰山登山機器人、銀川旅游專列等,推動老年游客占比提升。攜程“村游”訂單量同比增20%,烏鎮、周莊等古鎮推出蠶花廟會、非遺手作等活動,吸引親子家庭與銀發群體共同參與。
區域旅游各展風采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魅力依舊。其中,上海用戶周邊游需求強勁,迪士尼“百畝森林歡慶會”、環球影城“春日狂歡派對”等主題活動,帶動周邊自駕游訂單增長。
長三角地區占據國內熱門目的地半壁江山,南京、杭州、蘇州等城市通過舉辦民俗節慶活動,如南京梅花節、蘇州評彈表演等吸引游客。去哪兒指出,長三角“年假 + 清明”拼假比例達40%,游客熱衷于古鎮漫游與城市微度假相結合的旅行方式。
中西部城市憑借賞花與文化IP實現雙輪驅動發展。洛陽、武漢、敦煌等中西部城市依托牡丹節、櫻花節及敦煌文博會等活動,酒店預訂量環比增長超200%;成都、重慶、西安等“網紅城市”推出春日野餐、露營等新玩法,吸引年輕群體,夜間經濟訂單量同比增50%。
攜程研究院分析指出,“節氣 + 文旅”模式將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清明踏青、端午龍舟等傳統節日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將為游客帶來更多獨特體驗。同時,AI導覽、VR觀展等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旅游的沉浸式體驗,推動旅游市場朝著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原標題:《多元需求點燃春日旅游熱潮,清明假期全國文旅市場活力蓬勃》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