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起,在原八類重點場所的室外空間禁止吸煙的基礎上,上海又對8大“網紅”地標場所提出控煙要求,這引發了大眾對于在室外公共場所被動吸收“二手煙”的熱議。
其中,不少市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臺反映,部分區域的吸煙點設置不太合理,選擇在了人流密集途經處,讓不少市民不得不被動吸入“二手煙”。市民們關心,吸煙點的設置是否也有相關規范?對不合理的室外吸煙點能否進行整治?
吸煙點飄出“游煙”引發投訴
“每次路過都要憋氣。”市民徐女士在陸家嘴上班,每次從地鐵口出來,必經平安金融大廈的一處吸煙點,深受困擾。“上下班高峰期、午休時間路過時,總能明顯地聞到從吸煙區飄來的游煙。”在她看來,此處通道是地鐵北面寫字樓上班族必經的路線,附近也是著名的地標性建筑打卡點,攜家帶口的游客很多,屬于人流密集帶,吸煙點不應該設置在這里。
3月31日傍晚,平安金融大廈的一處吸煙點與人流。(受訪者供圖)
3月31日下午2時,記者走出陸家嘴站2號口,看到平安金融大廈巨大的古典柱廊以及遠處的東方明珠塔下,不少游客紛紛在此打卡留念。繼續往北走約50米,就能看到大廈設置了一塊用不銹鋼護欄包圍的凸出區域,掛有“吸煙點”標識,大小約10平方米,放置了5個滅煙筒,3把大遮陽傘。占據整個行人通道約三分之一的寬度。
樓宇間因狹管效應吹起了大風,迅速將吸煙者升騰的煙霧吹向各處。由于有3個滅煙筒被放在人行道一側,吸煙者也傾向于朝著人來人往憑欄吞吐。下午2時至3時,吸煙區的人越來越多,高峰時期站了8個人,或閑聊放松,或打起商務電話。
平安金融大廈的一處吸煙點。
“只能在這里抽煙嗎?”記者問。“樓里面不能吸煙,也沒有其他室外空間,都來這里。”一位煙民回答。“一般抽煙時間多久?”“大概15到20分鐘。”晚間6時左右,下班人流量開始增加,仍有5到6個吸煙者在此停留。
更顯著的情況出現的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3號口。一出站就能看到商場博華廣場的指引牌,沒走幾步,就能看到路面上散落的大量煙頭。再幾步之遙,就能看到站口外綠化帶石臺旁的滅煙筒。這里沒有明確標識吸煙點,只是在路口的不同方位設置了4處滅煙筒,配套遮陽傘篷。記者蹲點的半個多小時里,吸煙者一度增加到17人,從靠近滅煙筒的區域逐漸拓展至地鐵口,乘坐地鐵、前來賞花散步的市民不得不從煙民中穿行而過。
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3號口聚集的吸煙者。
觀察發現,原來從辦公樓出來后,員工需要穿過一條緊鄰地鐵口的小徑,再前往有滅煙筒的區域。一般走至小徑就會打開打火器,點上煙。看到滅煙筒區域人員較多時,就會就近停留在地鐵口。抽完言直接將煙頭扔在地上或綠化帶里。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抽煙者,多的人一天光顧三四次。“說的對,不應該在地鐵站口這樣人流較多的區域抽煙。”一位受訪者無奈地笑笑,“但沒別的選擇。”
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3號口出站后馬上能看到一地的煙頭。
“上周下雨,傘篷沒開,煙民們就跑到地鐵站口抽。我是鼻炎患者,聞到很難受。”市民王女士向記者抱怨。
遠離“行人必經主要通道”很難?
在2017年施行的《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中,吸煙點設定要求之一就是遠離人員聚集區域和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從采訪看,不少市民對設在地鐵站口、主要通道口設置吸煙點的做法多有不滿,并認為這與上述規定相悖。
然而,受到現有規劃建設的限制,設置合理的吸煙點在執行中確實面臨兩難。
記者此前在陸家嘴的平安金融大廈外圍轉了一圈,發現大樓周邊被多級臺階包圍,看著空空蕩蕩,詢問物業是否有調整空間。但對方提到了諸多難以調整的理由:“大樓內有4500名員工,抽煙需求要疏導,通常員工出樓活動時間又有考勤要求,吸煙點不能太遠。其他區域雖遠離人行步道,但臺階上時有休息的游客,正門平臺上有大型機械登高設備占用,離噴泉設施過近又會讓吸煙者體驗不佳。北側是停車場,設置吸煙點有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許多地鐵站出口都與商業體共用,而商業體本身商家密集、建筑構成復雜。首要滿足的是基本的出入、停車、貨運倉儲、設備間需求,再考慮利用零散用地設置吸煙區,能夠嚴格達到上述《要求》的就比較少,基本都有所取舍。比如,凱德星茂廣場與1號線漢中路站共享出入口,吸煙點就設置在了地鐵口。
1號線漢中路站5號口的吸煙點。
去年9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國內首個室外吸煙點的地方標準規范《室外吸煙點設置與管理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在選址上做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如吸煙點應距離建筑物出入口、戶外門窗、進/排風口等至少6米以上,并明確禁止設置在休息區、等候區等人群密集區域或行人主要通道上。同時,吸煙點需為開放、空氣流通的環境,若設有頂面,其四面遮擋面積不得超過側面積的一半,且占地面積應控制在6平方米以內。此外,吸煙點需保持功能單一,不得設置座椅、自動售賣機等額外設施等。但是,該規范并非是強制性標準。
如何優化吸煙點設置?
一名建筑設計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很多建筑取消了封閉的吸煙室,僅在建筑主要出入口附近設置吸煙點,且未對室外吸煙點從視線和煙氣兩個方面進行隔離,不利于降低吸煙行為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面,很多公共場所的吸煙點因為位置過于偏僻,沒有標識而無人問津,吸煙者索性放棄尋找隨意吸煙。只有合理的融合隱蔽性與便利性兩方面特征,才能使公共吸煙點更好地配合城市控煙政策。
類似的矛盾現象很多見,記者走訪看到,1號線漢中路站5號口外,除了大門口黃線標出的小塊吸煙點外,20米不到靠近停車場的綠化帶中,還有一處相對隱蔽、遠離行人的吸煙點,但由于相關指引標識缺失,吸煙者不多。
紅框內為凱德星茂廣場一處較為隱蔽的吸煙點,光顧著少。
今年3月起,市愛衛辦會同相關成員單位向全市八類重點場所的管理方及主管行政部門提出工作要求,提到了商場及商務樓出入口由物業負責管理商場、樓宇控煙工作,在遠離出入口處依據《要求》合理規范設置室外吸煙點,由安保人員負責引導吸煙者至指定區域吸煙。在地鐵站出入口,要依據出入口特點設置控煙標識及標線,對站口吸煙者進行勸阻,對各出入口進行定期巡查督導。市民徐女士提到,希望此次“游煙”治理和倡導行動也能讓室外吸煙點的設置更加精細化。
平安金融大廈吸煙點外圍,有員工取快遞后吸煙。
截至發稿前,博華廣場物業方面工作人員答復記者,物業方已關注此事,正在研究排查更合適的吸煙點位。
原標題:《上海一些樓宇的吸煙點設在行人密集途經處!不少市民疑惑:這合理嗎?》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車佳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