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網絡調侃近一周之后,曾經的私募冠軍,今年產品大幅度回撤的但斌終于公開回應了。自此,也揭開了他逆勢買入美股出現大虧的秘密。他在公開的朋友圈中寫到:
進入2025年對英偉達的持倉做了調整,降低了占比,但依然是最大持倉的企業。2月底,因不認同川普處理俄烏戰爭等對外政策,擔心失控引起更多地區戰爭,選擇賣出了70%的持倉,兩個指數基金TQQQ和FNGA全部賣出(特別說明-下,這兩個指數帶杠桿,我們不帶杠料但持有過程會有摩擦成本,我們是階段性持有,持倉比例也有控制),只保留了除特斯拉以外六巨頭,各5%的倉位,有70%的現金。如果堅持到現在,當然是較好的情況。透憾的是,怕錯失人工智能時代,另外想著擔心發生新的地區戰爭是太小的概率事件,很快又買進去了…導致凈值回撤較大!
一、業績過山車:從“百億冠軍”到“年度墊底”的戲劇性轉折
2023-2024年,但斌掌舵的東方港灣投資以年化60%的收益蟬聯百億私募冠軍,其重倉美股科技巨頭的策略被奉為“價值投資典范”。然而進入2025年,這一神話迅速崩塌:截至4月4日,東方港灣旗下代表產品浮虧近30%,業績排名從榜首跌落至末位。這種劇烈波動背后,暴露出一個殘酷現實——即便是百億私募掌門人,其決策模式也可能與散戶的“追漲殺跌”無異。
但斌的操作軌跡極具典型性:2022年底滿倉美股科技股后,2023-2024年僅進行“微調式”持倉管理,換手率不足行業平均水平的1/3。這種“躺贏策略”在美股單邊上漲期固然奏效,卻為后續風險埋下伏筆。2025年2月,因擔憂特朗普對外政策引發地緣沖突,但斌突然清倉70%持倉,僅保留特斯拉以外的六大科技股各5%倉位,手握70%現金。這本是一次教科書式的風險規避,但僅隔數日,其因“恐懼錯失人工智能時代”再度全倉殺入,最終導致凈值在美股史詩級暴跌中腰斬。這種“恐慌性拋售—沖動性買入”的循環,與散戶交易心理高度同構。
二、決策邏輯的“三重斷裂”:認知局限與行為失范
1. 宏觀判斷的情緒化陷阱
但斌對“系統性風險”的定義充滿主觀臆斷。2025年2月的減持源于對特朗普政策的“個人不認同”,而非基于地緣政治風險評估模型;隨后的加倉則因“AI焦慮”驅動,完全忽視市場已處于估值高位的客觀現實。這種將個人情感凌駕于數據分析之上的決策模式,與其宣稱的“長期主義”形成尖銳對立。
2. 行業認知的技術性盲區
盡管但斌多次強調“AI是未來十年核心賽道”,但其對技術演進缺乏深度理解。例如,其長期重倉的英偉達在2025年遭遇“算力需求結構性轉折”——隨著AI從訓練轉向推理階段,市場對高性價比算力的需求激增,而英偉達GPU的壟斷地位正被定制化芯片瓦解。對此,但斌的應對僅是機械性減持67.6萬股(仍保持第一重倉),卻未調整底層投資邏輯。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認知缺陷,使其淪為技術變革的被動承受者。
3. 風控體系的形同虛設
東方港灣的“階段性持有”策略本應包含嚴格止損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但斌屢次突破風控紅線:2025年加倉時,其持倉的TQQQ(3倍做多納斯達克ETF)和FNGU(3倍做多FANG+指數ETN)均屬高杠桿產品,與宣稱的“不帶杠桿”原則直接沖突。更諷刺的是,源樂晟等私募早在2月便系統性降低美股科技股倉位,而但斌卻在市場恐慌頂點選擇“逆勢豪賭”。
三、行業鏡像:精英機構的“草臺班子”本質
但斌的潰敗絕非個案,而是私募行業系統性問題的集中爆發:
研究深度的集體塌陷:景林資產聲稱“全面轉向中國科技股”,卻將投資組合簡化為“AI+新消費”的標簽化配置,忽視產業鏈細分領域的價值分化1;盤京投資鼓吹“DeepSeek驅動的價值重估”,卻無法解釋該技術商業化落地的具體路徑。
風控紀律的形式主義:私募機構普遍將“止損線”設為0.7,但市場劇烈波動時,但斌們更傾向于修改合同條款而非嚴格執行紀律。2025年3月,某百億私募甚至將止損線下調至0.5以規避清盤。
決策機制的獨裁化傾向:但斌在朋友圈的“操作直播”暴露了私募行業“掌門人獨大”的痼疾。投研團隊淪為執行工具,其2025年對英偉達的減持決策未經充分論證,僅憑個人“直覺”拍板。
這種“精英外殼”與“草根內核”的悖論,本質上源于資本市場的權力結構異化。當管理規模突破百億,私募大佬的關注點從“創造超額收益”轉向“維護個人IP”,投資決策逐漸讓位于流量經營。但斌在社交媒體高頻發聲、打造“AI布道者”人設,與其凈值曲線的崩塌形成辛辣反諷。
四、潰敗啟示錄:當神話褪去后的價值重構
但斌的案例為資本市場敲響三重警鐘:
認知謙卑的必要性:投資不是“信仰充值”,對技術的敬畏應高于對概念的追捧。當產業觀察者早已預警英偉達護城河危機時,但斌仍沉迷于“算力永動機”的幻覺,這種認知時滯注定其成為市場教育的對象。
機制制衡的緊迫性:私募行業亟需建立“決策委員會—風控官—基金經理”的三角制衡體系,用制度約束個人英雄主義。景林資產完全剔除美股資產、源樂晟提前降倉等案例證明,集體決策機制更能抵御非理性波動。
價值本位的回歸:投資者應穿透“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聚焦底層資產的現金流生成能力。當但斌們忙于解釋“遺憾的藝術”時,真正贏家已在合肥智能顯示、蘇州智慧養老等產業洼地悄然布局。
結語:草臺班子的黃昏與理性之光
但斌的過山車軌跡,撕開了資本市場的精致偽裝。當百億私募掌門人的決策邏輯與散戶的“K線焦慮”同頻共振,當風險控制淪為公關話術,當行業研究退化為概念包裝,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很多時候都是草臺班子在做決定。但歷史的進步恰恰源于神話的破滅——當但斌們跌落神壇,當投資者學會用顯微鏡審視凈值報告,當市場用真金白銀懲罰每一個輕率的決定,資本的狂潮終將退去,留下理性與專業主義的堅實海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